記得中學時,某老師在課堂竟提議「欲思考人生意義,或感受寧靜,應該到墳場走走。」同學們大都左耳入右耳出,當老師一時感性開玩笑,但我卻付諸實行。除掃墓祭祖以外,特地跑過幾座墳場憑弔一番,選的都是西式墳地,墓碑從簡樸精緻,到高級華麗,甚至有藝術創作。和中式墓碑上只寫上故人籍貫生卒年月資料的不同,西式墓碑一律遺照欠奉,除了生卒時日,不少還刻上墓誌銘,多少可反映埋在六呎底下的人生前的概括,有的死後由好友後人為其撰寫,如李小龍之子李國豪,因英年而喪於非命,友人悲痛慨嘆之餘,為他撰詩詞詠賦作墓誌銘,詩句頗長,最後兩句:「一日未完人生路,一日錯信路漫長。」道出人生之無常亦有儆世之味。
歷史會給人打分
另外,有的則在生前已立定遺願,以傳於後世,如偉大民權領袖、已故南非總統曼德拉,早在01年就擬定他的墓誌銘。曾經有人問他,希望世人如何紀念他,他說:「我希望在我的墓誌銘上寫一句話:『埋葬在這裏的是已經盡了自己職責的人』。此外,我別無所求。」說得輕描淡寫,但字字鏗鏘。一個為爭取民族平等、人民權利而拼搏奮鬥不懈大半生的勇士,對自己的評價竟是如此謙卑,令人動容。
使徒保羅一生為傳道顛沛流離,縱然受到迫害仍勸勉世人要以愛心互相包容,遵從主道,他在牢獄中最後的日子,寫下了他雖赴義而此生無憾的格言:「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從此以後,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從此更成為了勉勵無數後世人心的金句。
為世人、為公義而盡心盡責的偉人,縱然冰心一片,恬淡寡欲,歷史自然會給他們打分,世道自然會為他們評斷,他們的名字和事迹也會永遠被銘記。歷史的記載,從來是以人為鑑,聽其言,觀其行,對時代所引起的作用而著入史冊。
相反,那些狂傲的土豪官紳,富貴流氓之輩,卻千方百計,費盡力氣,無非試圖在不需受人評價而可以名留青史,實在是喪心病狂,癡心妄想。正如早前梁振英與學生會面時竟發狂言:「希望將來的教科書能說,普選是在他任內實現」,普選還鬧得沸沸揚揚之際,689便抽水唔切,兼且欲暗搞個人崇拜,狂妄自大之心昭然若揭,更是恬不知恥的代表作。市民記得的他只是個善用語言偽術,給人丟「路姆西」而面不改容的特首。
香港被內地化、市民分化兩極、法治制度崩壞、卻一一在他任內實現了,這些香港的歷史一定會記住。
【一言棠】
撰文:歐錦棠
除表演藝術,也酷愛文字、影像及武術,其文章往往一針見血。
本欄逢周五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