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朋友帶我去吃東北農家菜,飯館叫「合家歡」。車到門口,停車場有個小伙子指揮交通,身上穿了件棉袍,棉袍的面料紅花綠葉,就是中國農村最土的被面花色,天寒地凍,好像披了一床棉被跑出來。
飯館裏極是熱鬧,服務員不管男女都穿了「文革」時期紅衛兵的裝束,不知有心還是無意,都衣不稱身,有的小姑娘耳朵上穿了兩三個耳環,有的粘了老厚的假睫毛。
包房也布置成農村居所模樣,桌布也是那款大花被面,桌上餐具也都是「仿古」用品,搪瓷碟搪瓷茶杯,茶杯上還印着戴着紅衛兵袖章揮手的毛澤東像。這一切令有「文革」經歷的人覺得眼熟,年青人也感新鮮好玩,「文革」對中國人影響太深,只不過到了今天,無論「文革」還是毛主席,都在商業消費中被消遣。
菜倒是做得很好,從冷盤的熏醬菜到各式熱炒,我們都怎麼土怎麼點,味道地道純樸,很好吃。有一道白切豬肩肉還用人像抬轎子一樣抬上桌,服務員跟隨而至,說給「大舅」和「大舅媽」送肉來了,然後拍着手高聲說了一段快板似的吉利話,喜氣洋洋。我問東北朋友,為什麼把客人叫「大舅」和「大舅媽」,朋友說叫「先生」「小姐」太見生,「叔叔」「阿姨」又太普通,「大舅」是娘家親人,叫起來就特別有親切感,大家高興。這也是一方習俗,東北人的講究和聰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