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政府計劃每年動用30億元推行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扶助超過20萬低收入家庭。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表示,新措施可把本港整體貧窮率降低2.1個百分點至13.1%,3.83萬個貧窮家庭、即約13.8萬人可脫貧,但重申非減貧目標,只監察扶貧成效,「到時大家可以搵我哋算賬」。
堅持不取消資產審查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申請門檻定於住戶入息中位數六成,設基本津貼和兒童津貼,按收入和工時遞減,四人家庭每月最多獲2,600元,計劃明年推行。林鄭料新扶貧措施可令本港貧窮率由15.2%降至13.1%;兒童貧窮率也降低4.4個百分點至15.5%,但她強調非減貧目標,「係估計嘅減貧效果或效應,當計劃實施後,我哋做貧窮狀況嘅時候可以反映出嚟」。
林鄭下周會與扶委會簡介施政報告扶貧措施,扶委會本月底開大會再討論。她指扶委會委員對低收入津貼仍存三大分歧,有意見認為申請門檻應定於住戶入息中位數七成,且每月工時應放寬至144小時以下。她直言,半數委員認為要取消資產審查,但政府是「相當堅持」。扶委會關愛基金專責小組主席羅致光指理念上不應設資產審查,但認同初期推行時要採謹慎合理原則,日後再檢討。
社會有意見擔心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變相是工資補貼,影響最低工資。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說,現階段看不到對工資調整有壓力,反而新措施有助促進就業,並強調設立最低工資是防止工資過低,「唔可以將兩件事混為一談」。
特首梁振英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對中產就隻字不提。身兼扶委會主席的林鄭月娥昨被問到,會否因此取得基層掌聲,但失去中產和商界支持。她指中產是香港的中流砥柱,政府明白他們的需求,施政報告在教育、醫療等方面也有着墨。
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問與答
問:部份行業如酒店、建築等有旺淡季之分,僱員工作時數不穩,如何計算?花紅和勤工獎等是否計及每月入息?
答:暫未有既定看法,仍會商討。根據現時鼓勵就業交通津貼計劃,一般是按僱員工資計算,花紅這類非固定收入則較寬鬆處理,傾向參考交津的模式。
問:交津與低收入津貼可同時申請?
答:可申請個人為單位的交津,但不能以住戶為單位申請;而兩者在入息和資產限額均不同。
問:傷殘津貼、生果金、學校書簿費津貼和關愛基金發放的各項津貼等,會否計及入息審查?
答:不會,除以個人為單位申請的交津和長者生活津貼。後者分兩種計法,65歲至69歲長者申領的長生津會整筆金額計入,70歲以上長者申領的長生津,則計及長生津與生果金之差額。
資料來源:綜合《施政報告》扶貧措施記者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