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埋下200億炸彈 (自由撰稿人 非衣生) - 非衣生

梁振英埋下200億炸彈 
(自由撰稿人 非衣生) - 非衣生

周三,特首梁振英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終出爐。是次報告的「重中之重」,並非房屋問題,而是集中在報告中的扶貧開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同日(15日)稱初步估計來年將大增200億元的恒常性開支。不過,特首梁振英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指,要解決社會問題,必定會增加開支,更堅信香港經濟發展將更好,亦指自己的理財方針,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一致,盡可能量入為出。
然而,據筆者所知,政府內部絕大部份人都反對大撒金錢,而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早前亦在其網誌中警告,香港的財政儲備終有一日會用盡。曾俊華寫到:「第一,社會的經濟動力會逐步放緩,本地生產總值(GDP)未來很難維持過去十年平均的4.5%增長;第二,經濟放緩加上勞動人口比例下降,政府的收入將會逐步減少;第三,老年人口增加,政府在醫療、安老、社會福利等方面的開支會持續上升,而這些開支都是經常開支,不少屬基本福利,要控制或設限並不容易;第四,終有一天,我們需要動用財政儲備去支持公共開支,而儲備亦總有用完的一天,政府到時必須增加收入,例如增加稅收或發債。」
曾俊華所寫,明顯地表達了對香港財政狀況的憂慮。雖然他相信「財政儲備應該不會在短時間內耗盡,但總有一天會來臨,要防患於未然,就必須要早作部署,其中重要一步,是讓公眾都能夠理解問題的嚴重性。」不過,梁振英於記者會上竟與財爺曾俊華的意見相反,指香港未來能夠高速增長,指「有信心負擔得嚟」,彷彿未能夠理解問題的嚴重性。
另一方面,梁振英常把香港可有高速的經濟發展掛在口邊,但在其施政報告中,未見有實質的經濟發展計劃;而他口中的量入為出,目前只見到「出」,而不見有「入」。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中,公共開支與本地生產總值比率已超過政府訂下的警戒線20%,反映政府財政壓力已不平衡,相信今年的比率亦將會大幅上升。
其實,內地經濟放緩,加上本港人口結構老化,長遠下去肯定會影響香港的經濟環境。勞動人口減少,加上人口政策的失衡,將令本地生產總值下滑,這全屬本港正面對的大問題。至於美國退市,更屬另一個定時炸彈,其威力未有人能夠預測。內地泡沫會否於近幾年爆破,亦間接大大影響本港……面對這些不穩定因素,政府理應儲備更多彈藥,面對突如其來的經濟衝擊。但是次增加200億元的恒常性開支,明顯增添了政府的財政壓力。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正如曾俊華所寫,是政府到時必須增加收入,例如增加稅收或發債。
談到增加稅收,定必令一眾中產人士不滿。香港的整體經濟,一眾中產人士貢獻良多,但偏偏施政報告中隻字不提中產階層的問題。多年來,中產往往成了被政府政策忽略的一群,卻每年交稅供政府提供扶貧金;結果是,貧窮的受惠,中產的受苦。
特首梁振英的這份施政報告,為政府埋下了一枚炸彈,相信亦考起了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最終錢如何分派,梁振英與曾俊華的財政概念是否真的一致,還看新一份財政預算案。

非衣生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