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六十年代,「江山美人」林黛正當紅。有一天邵氏設宴,除了旗下的大明星,座上客都是工商界文化界有頭有臉的人物。席上林黛的母親蔣秀華吃了個七分醉,跌跌撞撞的走去向大老闆勸酒。邵逸夫婉拒,說已經喝夠了。蔣秀華不依,說不喝就是不給臉,硬要他喝。他再道歉,還是不喝。她火了:「我偏要你喝!」話猶未了,把手裏一杯酒潑向他身上。全場登時鴉雀無聲,林黛看在眼裏,自是三魂丟了七魄。哪料到邵逸夫滿頭滿臉是酒,依然笑眯眯說:「來人哪!蔣女士喝醉了,快快扶她去休息。」
多年前,有朋友一天在娛樂戲院看電影,坐在他後面的觀眾老講話講個不停,便忍不住叫他靜下來。到了散場回頭一望,才知道坐在後面那人原來是邵逸夫。
看大人物得看他的小處,小處能看出他的大氣來。換了別個人,蔣秀華不挨他一頓罵,他又不向我朋友頂回一兩句,才怪。邵逸夫能忍,這個在街頭貼海報,騎單車的跑片小廝,憑這點忍的修養,養出整個電影王國來。
他為人最有趣的,我覺得還是他生活上好些小節。他說年輕時學英語,在班上出過一次洋相。老師教他說,我叫邵逸夫,排號32。他卻說成:「我的名字是32,我的排號是邵逸夫。」如今他的名字倒是邵逸夫爵士,影圈裏的No.1。那些年在清水灣工作,有一兩回他的紫紅色勞斯萊斯打身邊經過,都見他在車裏埋頭埋腦在看報。可知他就是一分一秒,也不肯輕易放過。當日鄒文懷還是邵氏大員,他曾對他說,要常常帶備兩支筆。幹嘛?「一支放在汽車裏,一支放在枕頭邊,想到什麼好噱頭就馬上記下來。」
金無足赤,邵老六理財跟老二邵邨人可有點相似,就是「省一鈿是一鈿」。當年李小龍片酬叫價一萬美元,他說人家瘋了,叫製片主任袁秋楓還價頂多三千到九千,結果青蜂俠投奔嘉禾成了國際大明星,白白放走了一條金龍。胡金銓他也看走眼。人家編了個劇本,僅三十六場戲。他一看說怎可能拍成電影?日本人的劇本起碼一百幾十場戲。胡金銓一氣遠走臺灣自組「聯邦」公司,把劇本拍成《龍門客棧》,賣了個滿堂紅。下金蛋的肥鵝再一次從他手裏飛掉,他的篤的篤的寧波鐵算盤又打錯了。
話雖如此,我說拍電影邵爵爺還是足當那位美國電影大亨侯活曉斯的導師,尤其泡妞。曉斯肯花錢但欠忍功,有一回竟把女星阿娃嘉娜下顎打脫了臼,邵爵爺倒哪會向孅孅弱質動粗。曉斯曾經向伊莉莎白泰萊求親,禮金一百萬美元。 泰萊的老媽竟然糗他:「都扣掉了稅金沒有?」泰萊還是不嫁,說:「他的襪子太臭。」邵爵爺又哪至於既花錢又受辱。
肉彈珍羅素他也泡不成。為了她的處女作《The Outlaw》,他特意設計一個胸罩去凸顯她的38D,她卻嫌不舒服棄用。邵爵爺製作了不少風月片,倒何曾為女主角設計過肚兜。他自誇:「我風流而不下流!」也許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