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SPENDER:弟子的話

BIG SPENDER:弟子的話

金融界袁兆勇:仲尼無奈變鳳舌

從事金融業的袁兆勇學了三年古琴,一年多前開始學習自製古琴。從來沒有木工底子的他,很難相信自己能車出精細的琴軫和雁足。
袁兆勇指做琴最困難是運用工具,因為每件工具須用的力度也不同,用錯工具也會大大影響琴音,故各個工序也必須掌握得宜。「批灰過程要用陰力,否則會影響音變,也不能心急,必須一層一層上漆和批灰,很講求耐性。」就如他原設計要做的一把仲尼式古琴,最後卻因為刨木時力度過大,最後被迫把琴款改成當代的鳳舌。
他新做的一把琴,上面滿佈上漆和批灰的一笪笪痕迹,他視為每個琴背負不同的「過去」和「歷史」,世上並沒有一模一樣的琴,這正是他認為做琴的吸引之處。

袁兆勇斲琴一年多,相信每把自製古琴都蘊藏主人的故事。

會計師郭耿明:夠膽破腹

郭耿明2006年起學斲琴,新做的一把「號鐘」,更請了初學書法的女兒在龍池內側書上製造年份,促成獨特的親子活動。鑑於做琴已有五六年,他有充足的信心「否定」自己,早陣子為首個自家製古琴進行「破腹」儀式。「我做第一把琴缺乏膽量,出來的琴音很細聲,來到第三個琴,我已有足夠膽量做得放一點和更完美。」

郭耿明斲琴,女兒在琴上書上製造年份,多麼有古意的親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