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獸家長對社會有什麼貢獻?自施政報告出爐後,有了個文采飛揚的說法:
「讓毋須要學穿鞋帶的,得到支援。讓年青的補習天王,各展所長。讓香港的興趣產業,得以發展。」
此中尤以興趣產業為重。得怪獸家長傾盡儲備大力扶持,各種興趣班如風疹蔓延,名堂越發奇詭,連教你如何拜得一口好年的很特別的技巧都照顧到,真是興趣與進修兩不耽誤。拜年本來只是虛禮,想怎麼拜就怎麼拜,有心拜,誠心就可以了,若還有一套秘技要學,也不過是讓年輕/年青提早接受世故特訓。明明年尚輕,頭尚青,便練就了一嘴油腔滑調,交際的本事大了,城府也就深了,難得的童真,卻是學不回來,進修不來的。
學成下山的怪獸子弟,千人一腔的去拜年,已夠恐怖,在網上一看,乖乖不得了,原來還是音調誇張的朗誦腔,原來是為了要成為笑柄,為鬱悶的港人提供娛樂的。
笑完了,就該愁了。家長如此有興趣設計催谷子女的興趣,有沒有想過會扼殺他們的興趣於萌芽階段?幼時是蟲,被逼跟不同課題產生興趣後,也未必就能成龍,反而是一條吃撐了的,對什麼也提不起興趣的可憐蟲罷了。
興趣不是產業,不能由家長意志規劃,要扶持的,就不是真的,真正的興趣都是自發,毋須要上班,不需要誘導,在成長過程中自行冒出來,禁都禁不住。若帶着上班的心情去上興趣班,對本來有機會感興趣的都變無趣。
學這個練那個,原意為陶冶性情,但遭家庭領導人重點培育出來諸多興趣之後,反倒丟失了個性,因為其實都不曉得自己最喜歡什麼,即使真有人自小有志於玩拜年,上那種班,也只會成為樣板戲的演員。一個個怪獸二代,該有的真性情,就這樣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