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手追上】
過去本港一直自恃有「先行者」優勢,獨享離岸人民幣所帶來的機遇。惟隨着新加坡及台灣等地的人民幣清算服務開通,本港已失去獨有優勢。加上本港較其他巿場缺乏深度及廣度,在人民幣業務上,本港將被其他對手追上。
單一化發展 產品選擇少
全球點心債發行總量其實持續上升,由約1,300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至2,000億元。金額上升但市佔率下跌,反映大部份的離岸人民幣業務,已經開始棄本港並赴其他離岸巿場進行。
交銀香港經濟及策略師何文俊直指,本港人民幣巿場發展單一化,產品選擇亦較少,「連個似樣啲嘅債巿都搞唔到」,對本港前景須審慎對待。
除離岸人民幣中心增加,上海自貿區的成立亦影響本港優勢,部份原先透過本港作為進入內地巿場跳板的企業,可直接進入內地或進行投資。何文俊指出,隨着未來有更多地方成立自貿區,加上負面清單進一步減少、即可進入自貿區的行業越來越多,本港的優勢將進一步收窄。
由於本港受政策制肘,部份產品或服務更先須得內地進行開放才可提供,限制巿場發展。
何文俊指,巿場仍可積極進行產品創新,「做唔到人冇我有,至少做到人有我有先」,以盡量保留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