迴避核心問題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迴避核心問題 
(自由撰稿人 莫鍶軒) - 莫鍶軒

一如既往,前天的施政報告,大政策、大議題避而不談,小修小補的措施就令人花多眼亂,讓公眾感覺到政府很像做了許多工作一樣。細心一聽報告內容,了無新意,處處吹噓政府所立的功績。但當中毫無理念、價值支撐整個施政願景,又怎能令公眾信服呢?
這份施政報告顯示出梁振英心中的一份極具破壞性的發展觀念,不是全面「搶地」,就是挑起不同階層的情緒。
施政報告內裏強調要全面覓地建屋,未來十年內要達成建47萬個單位,當中牽涉到改變土地用途、重建計劃,以至提高地皮興建的地積比。這樣急進的建屋計劃,欠缺的是對城市規劃的全盤考慮,完全破壞了一直強調的可持續發展,更令香港人的居住環境更為擠迫。犧牲香港人的福祉,最終只會令香港人輸掉僅存的一點生活質素。
即使在社福方面,報告內所提出的政策都是針對基層,比較有新意的是低收入在職津貼。可是,這津貼看來只能協助一般的低收入家庭多一筆額外收入。實質上,只是提升了表面的收入數額,並無助解決整個貧窮問題的核心。不論是經濟結構,還是綜援制度的安排,都一直為人詬病。如何強化社會保障功能,同時令低下階層可以真正透過經濟結構的轉變獲取更多收入,真正脫貧同時向上流動,施政報告未能解決。
同時,施政報告「拉攏基層,忽視中產」,隻字不提中產所面對的各種問題,從此可以預計,未來中產與基層的矛盾只會不斷擴大,整個社會將只會陷入無窮無盡的分化之中。
我們期望的施政報告不應是「大雜燴」,而是一份未來一年的施政藍圖和理念。在過去兩屆的政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經濟、社福等長遠政策的規劃。但現時梁振英政府只採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舒緩社會問題,看來花款很多,但實際的問題核心卻只是輕輕帶過。一些如政改、電視發牌、強積金對沖等具爭議的議題,梁振英都選擇輕輕帶過,凸顯現時班子缺乏承擔的一面。
我相信香港大部份人都希望社會不應被分化牽着走,激化一直存在的社會矛盾。可是施政報告的政策建議不足,繼續採取「拉一派,打一派」的策略,不敢處理社會問題核心。到最後,亂局只會繼續存在,而面對這種分化局面,是誰樂觀?實在是不言而喻。

莫鍶軒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