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不保】
曾經連續12年稱霸全球的香港港口碼頭風光不再,去年更敗給深圳,跌出全球三甲位置,只得梗頸四(附圖)。航運業人士預期,香港未來很難重返三甲,並認同施政報告建議,香港應朝向航運業高增值服務發展。
港口發展局日前公佈,香港2013年港口碼頭標準箱處理量為2,229萬個,按年跌3.6%,較深圳的2,328萬個少4.3%,跟第一位的上海3,360萬個貨箱差距更達33.66%。
反觀去年頭三位的碼頭國家或城市,吞吐量皆保持優勢。
籲拓高增值服務保優勢
航運業界人士分析,香港碼頭裝𣲵費貴深圳一、兩成;而深圳碼頭的班輪航線頻密程度已緊貼香港;加上深圳與內地廠房貨源連繫更方便快捷;以及去年4、5月本港發生碼頭工人工潮事件,促使部份航運公司將貨船調離香港。此外,香港地方細,未能給予貨櫃物流業足夠地方處理貨櫃,局限了發展。
展望未來發展方向,他建議學習倫敦的離岸管理航運中心模式,拓展航運融資、船舶註冊管理等高增值服務。
施榮懷:本地港口費高
香港碼頭業職工會總幹事何偉航不認同,本港碼頭吞吐量跌出三甲,與上次工業行動有直接關係。他認為只要改善工作環境,做好相關配套設施,本港貨運碼頭業務將可維持。
此外,作為貨主的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施榮懷認為,本港碼頭跌出三甲是意料中事,未來香港的碼頭貨運業會持續放緩;因為本港的港口費用高,相反深圳的貨船航班亦越來越密,貨運時間更加快捷。
【香港碼頭優勢不保主因】
‧ 本港碼頭處理費貴
‧ 深圳碼頭對外航線密度已跟香港相若
‧ 內地廠區貨源與深圳碼頭連繫更方便快捷
‧ 去年4、5月香港貨櫃碼頭工人罷工,促使部份航運公司將航線調離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