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作業:Twitter裏的金枝慾孽 - 宋漢生

創業作業:
Twitter裏的金枝慾孽 - 宋漢生

乘着前排Twitter掛牌上市,推出的新書《Hatching Twitter》,擺到明只講Twitter創辦故事中的人事。通常這創辦傳記類書,總會加入商業策略,與對手交鋒等其他元素,這本書沒有,我估是不需要,因為單單是創辦團隊之間的權鬥,已經夠寫成一本書有餘。

正史外的第四位創辦人

我極少用Twitter,也一向不太留意這家公司,看書之前,只知道有三個創辦人,至於邊個名配邊個樣,毫無頭緒,不知道原來故事這麼錯綜複雜,原本冇打算看,但看完書評,大家講到故事津津有味,忍不住也八一八,下載了第一章試閱,一試就停不了。最基本,連創辦人,原來都不只三個。還是由頭說起。
首先,有Ev。Ev在Twitter之前,已在圈內有名,他有份創辦Blogger,據說是發明Blog這字的人,Blogger團隊鬧翻拆夥,只剩他一人獨撐,撐着撐着,竟撐到Google收購,修成正果。
後來,Noah認識了Ev,自薦創業,Ev打本,Noah經營,公司叫Odeo,做Podcast。做了一陣未有起色,Noah問Ev加碼,Ev的條件,是取代Noah自己做CEO,Noah無奈讓位,關係開始出現裂痕。
Odeo團隊,陸續有人加入,包括Biz和Jack。當蘋果宣佈做Podcast,Odeo知道這遊戲冇得贏,要摺。Noah盡力挽救,找Jack傾傾有甚麼題目可轉轉試試,Jack提出了Twitter的基本概念,Noah即游說Ev和Biz放手搏一搏,還親自從字典找到了一個絕配的名字,Twitter,動詞是Tweet。
不久,Ev決定買斷了Odeo投資者的股份,獨資搞Twitter。同時,Ev已頂不順Noah,暗地叫大家不要讓Noah參與太多,結果,由Jack做Twitter這新項目的CEO,Ev做主席,Noah黯然出局。創辦人計埋Noah,其實有四個,但Noah在正史中被河蟹掉,外間一直只知有三個人。被踢後,Twitter越成功,Noah越痛苦,離開了矽谷,花了多年去療傷。Jack坐正不久,Ev覺得Jack太多課外活動,不夠專注,而且當年Twitter時常死機,人所共知,Ev聯同兩個創投基金(VC)董事,夾手夾腳,想踢走Jack。
問題是,Jack跟Facebook的Mark Zuckerberg熟,因為Zuckerberg想買Twitter,不斷籠絡Jack。Jack一旦被踢,可能會過檔Facebook,當時Facebook與Twitter被視為對手,創辦人過檔對手,會好樣衰,為了安撫Jack,就封他為無權的主席,兼代坐Ev兩個董事位中的一個,留在董事會做橡皮圖章。
公司對外宣佈,是Jack和Ev一起同意換位,但其實是Ev自己想坐正。Jack被踢,當然好冇癮,但他不像Noah自我放逐,一直等候時機報仇,同時間,極高調以創辦人身份,周圍接受訪問,搞個人形象工程,例如代表Twitter跟美軍出訪伊拉克,後來甚至積極令傳媒封他為Steve Jobs接班人。大家以為Jack是Twitter大佬,Ev和Biz看在眼內,很不是味意,但為了公司面子,啞子吃黃連。

等待時機踢大股東出局

Jack等呀等,終於等到機會,Ev跟董事會溝通不好,Jack使計令董事會中的VC想踢走Ev。Ev明明是最大股東,點樣被踢走?
就是因為Jack的一票,Ev當年為安撫Jack的董事位,竟成為Ev自己被踢走的關鍵,而整個被踢過程,跟當年Jack被踢,幾乎一模一樣,今朝君體也相同,董事會升COO阿Dick做CEO,Jack礙於有另一家公司Square,就以超然身份重新參與Twitter的產品開發。
Ev踢Noah,Ev踢Jack,Jack踢Ev,Biz跟Ev一齊走,最後,原來Dick是人才,CEO位做得好稱職,去年終於把Twitter上市,創辦人除了Noah,錢財上各有所得,是否大團圓則見仁見智。
創辦人之間的衝突,創辦人與創投之間的衝突,創辦人的執行人與股東雙角色之間的衝突,可以爆炸的位,Twitter都幾乎爆過,最後都上到市,有時,當個意念對得很對,炸極都不死,真的無話可說。但當然,這種對法,X年不逢一閏,作都作不來。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