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不用再拗的最低工資 - 丘亦生

金融雲端:
不用再拗的最低工資 - 丘亦生

「如果把三個經濟學家置於一室,你會得到五種意見。」這個老掉牙的說法,對不少經濟課題的辯論如QE的作用、應否在債務危機下削赤減債等等都適用,但有些時候,經濟學界會慢慢出現久違的共識、少有的和氣,說的是最低工資。

經濟學家 罕有聯手支持

超過70位經濟學家昨日聯署,向美國總統奧巴馬及國會致公開信,爭取通過把聯邦最低工資,在三年內由7.25美元時薪逐步加至10.1美元,然後與通脹掛鈎。聯署的名單仍在加長中,但聯署者絕非二打六,當中不乏如雷貫耳的學者,不但有七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如斯蒂格里茨(Joseph Stiglitz)、阿羅(Kenneth Arrow)、梭羅(Robert Solow)、謝林(Thomas Schelling)等,而且還包括前財長薩默斯、前白宮經濟顧問Laura Tyson、暢銷書《Why nations fail》的作者麻省理工大學教授Daron Acemoglu、哥倫比亞大學的Jeffrey Sachs等,可說星光熠熠。
為甚麼這個曾惹來爭拗不斷的經濟課題,竟然罕有地出現勝負已分的局面?一來因為眾多的實證研究,發現均大同小異,令分歧大幅收窄,學界現時普遍支持溫和的最低工資,對提升低收入人士的薪酬有幫助,同時亦不用擔心就業及通脹受拖累,宏觀經濟甚至會因為低收入打工仔增加消費而有小量刺激。過去對最低工資最有力的攻擊,就是副作用大,而好處不彰,但綜合證據說明這些擔心不成立。
另一個理由,則是因為打工仔近年明顯處於劣勢。即使生產力不斷上升,但薪酬根本不反映,工資佔GDP的比例持續收縮,相反企業盈利的份額則持續上升。過去用來打動打工仔終有出頭天的滴漏效應(Trickle-down effect)似有還無,原來對大部份平民百姓來說,水漲不一定船高,尤其是無樓無股,靠打工只會不斷沉淪。在企業盈利受惠零息環境而屢創新高下,若仍大力反對最低工資,真的情何以堪。不要忘記,量化寬鬆也是收入再分配措施,是剝削儲蓄者退休者的補貼政策。

共和黨人士最近紛轉軚

學術界的爭議平息,也令一向反對最低工資的保守陣營失去了重要的彈藥,最近連一直篤信最低工資會扭曲市場得不償失的共和黨也出現分化,曾與奧巴馬拗手瓜角逐總統寶座的羅姆尼、剛卸任的紐約市長彭博,都贊成讓最低工資與通脹掛鈎。風向一轉,就算共和黨的死忠媒體也開始轉軚,霍士電視台名主播Bill O'Reilly近日也公開支持加最低工資:「加吧,這有甚麼大不了!」
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還記得前總統列根曾振振有詞:「最低工資會帶來的傷害及職位流失,將是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所未見。」按民意調查,現時有近78%的美國民眾,支持提升最低工資,似乎社會對此亦已形成共識。共和黨若繼續說不,便可能要付上政治代價。
把眼界放回香港,最低工資2011年5月實施以來,失業率不斷下試低位,間或有企業甚至表示極難請人,之前反對者憂慮的理據,可說完全沒有實現,當然會有公司因此面對成本壓力,但宏觀而言,仍可斷言最低工資並無拖累經濟。當人家失業率高達6.7%,依然空群而出,飛身贊成提升最低工資,不理會那些會削弱競爭力之類的陳腔濫調,香港正置身全民就業,若仍顯得比人家更加分化,無視各種鋪陳的事實,及研究的結果,才真的奇哉怪也。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