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施政報告】
【本報訊】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強調要在市場上「適度有為」的梁振英,於第二份施政報告中的經濟政策卻被批評欠缺視野和具體措施,只引述金發局和經濟發展委員會的報告「交貨」。有分析指,由於梁振英不諳經濟,故未能於經濟政策上「有為」,惟有成立各種諮詢組織吸納業界,並引述其報告內容,減少商界對政府批評。
前任行政長官曾蔭權於歷年施政報告中,均有提及對金融及經濟發展的鴻圖大計,如建議強化人民幣業務、十大基建、六大產業等。梁振英昨發表的報告,相對缺乏政策闡述。澳洲會計師公會直接批評,對施政報告無提出清晰策略說明協助商界發展,表示失望。
引述金發局報告當交貨
昨日施政報告中,只以兩段闡述金融政策,其中一段指,金發局報告「詳述」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未來發展,但未有交代具體方向。去年金發局成立之初,曾一度被質疑是否向金管局「奪權」,成立至今發表過六份報告,被批評工作緩慢兼未有實績。金發局旗下金融政策小組召集人李律仁認為金發局工作符合進度,並反駁指報告中的金融政策成熟,「啲嘢如果可以太快發生嘅,反而係令人覺得市場有無充分嘅討論呢?有冇充分心理準備呢?」
事實上,金發局的報告提出將符合RQFII資格的範圍,擴大至香港金融機構,至今東亞銀行、滙豐、惠理等多家港資金融機構已取得資格,恒生並推出RQFII產品。
梁振英上任後成立的經濟發展委員會,年內亦曾召開四次大會,但施政報告中僅提及經委會豁下專業小組提出的五點建議,如加強內地聯繫、促進兩地專業制度接軌等,被認為是老生常談。委員會成員之一、廠商會會長黃友嘉指︰「委員會提出係方向,意見比較多,可操作性唔高,因為呢樣嘢要交番俾政府官員執行。」
有分析指,梁振英不熟悉經濟事務「人所共知」,若由政府或個人立場提出經濟或金融發展方向,會令擔憂他治港的部份商界更加反彈︰「DSD(雙倍印花稅)已經搞到地產商同中介怨聲載道,商界期望佢唔做(推政策)好過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