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營商:港甲有商業價值嗎? - 劉民輝

運動營商:港甲有商業價值嗎? - 劉民輝

過去一周廉政公署拘捕了九名港甲球會愉園的職員、球員及相關人士,成為城中熱話。關於他們打假波的指控,由於已進入司法程序,我不想多講。不過,這件事卻吸引我去思考本地足球有沒有商業價值及其廣告商機。
本地球會在兩年多前開始的改革中,預定贊助或廣告商為主要收入來源,因為球會均不欲長期淪為富豪的「玩具」,或是向少數有足球熱誠的人士乞求營運資金。
香港的所謂的職業足球,理論上提供平台,吸引本地頂級品牌或機構贊助球隊,以收宣傳產品與服務之效。
作為一個品牌或一盤生意的老闆,他們第一個問題,是本地足球受歡迎的程度,有多少人關注它,以及能否從中發掘潛在或目標顧客。由於他們均想確保其投資獲得回報,成本效益才是他們首要的關注。
明顯地,香港足球無法吸引名牌或大企業成為主要贊助商,是因為入場人數「唔入流」,僅有區區數百或最多數千名球迷入場(周日南華對太陽飛馬的高級組銀牌決賽只有數千人入場),實難以令任何本地品牌或公司感興趣。
足球仍是最受香港體育愛好者(普遍是15至50歲的男性)歡迎的運動項目,但他們卻視本地波為「未夠班」。
香港球迷可輕易觀賞所有主要頂級聯賽的現場直播。儘管我們的市場細小,但本地的收費電視仍願意花巨款來支付轉播權費用,令我們可安坐家中觀看這些頂級聯賽。而透過電視,我們每周可至少觀看30至40場,由世界級球員競逐的頂級賽事。
這些賽事只會令香港足球相形見拙。我並非期望它有西甲球員的質素,但至少要讓本地球迷願花時間與精力觀看本地波,而這問題正像匕首插向心臟般困擾着香港球壇。

港球迷文化遜於英國

香港球迷喜愛追隨成功的球隊,他們的足球文化與知識,與英國球迷相比遜色多了,更不要說會對一支球隊保持忠誠。
利物浦的人口與屯門相近,約為50萬人。幾乎每個居於利物浦的人,都對紅軍的歷史、現任領隊及球星如數家珍。當你走進利物浦的酒吧,便能與任何人就利物浦及愛華頓這兩支球隊「吹水」一番。然而你去到屯門時,若問及當地居民對屯門足球隊有多少認識,我敢打賭只有極少數人能講出球隊的名字。
英超的成功,是因為它是獨立於英格蘭足總的組織,它的股東是20隊共同擁有相同股權的英超球會,他們自然會對緊盯著本身利益,而組織本身更是由生意人而非官僚去營運。
營運英超的組織知道成功關鍵,是提供最佳的「產品」去吸引及留住客人,那就是球迷。英超主動推出不少新招,令它成為世上最具吸引力及電視轉播權費用最高的聯賽,例如強制各隊領隊出席比賽前後的電視訪問及記者會,讓傳媒能夠提問,並就領隊、頂尖球星的訪問及推廣回饋意見。
他們深明足球是一盤娛樂事業,正爭奪着寶貴的消費者或粉絲,而兩者都可選擇花錢及時間在其他娛樂選項,像電影及網絡遊戲般的東西。英超營運者深明吸客之道,不論在賽前賽後及比賽期間都要連繫着球迷,讓他們保持對足球的興趣。
香港足球現正進行著由港府資助的「鳳凰計劃」。港職聯賽計劃在來季上演,除非它是由生意人領導及以可持續的商業模式運作,我看不出會有所改善。
若要改善「產品」,那就是足球的質素,需要持續有具質素的球員供應,這意味要在各年齡層展開全面的青訓計劃及有良好架構,以組織良好的比賽及高質對手令球員改進。其中關鍵是當孩子到了16至18歲、學業發展成為了重中之重時,家長們是否還願意支持他們發展足球事業。香港確實沒有像NCAA或NBA一般的平台,孕育像林書豪般有潛質的球員。
不過我們也不用太失望,畢竟美國是唯一一個體育市場,擁有成熟的生態系統及真的視體育為娛樂事業。英超的成功主要歸功於它追隨美國體育市場的發展模式。
歐洲足協主席柏天尼有意開展一個歐洲超級聯賽,讓足球強國的兩、三支頂級球隊參加,估計它擁有數以億計的球迷,收益潛力,較英國或德國達五千至八千萬的fans猶有過之。由此可見,市場規模是關鍵,而香港卻沒有這樣的條件。
香港是一個細小而多元化的市場,而本地人欠缺足球文化,其他娛樂又相當充裕的情況下,若要將足球發展為一盤生意,當中遇到的障礙實在太多了。我相信足球在香港只應被視為休閒運動。

劉民輝
數碼通創新服務策劃總監
http://www.twitter.com/chrismflau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