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面對內地銀行去年6月及12月兩次「錢荒」,加上拆息高企逐漸成為常態,內地傳媒引述中銀監主席尚福林日前強調,今年內銀及監管機構的主要工作,為監管銀行業的流動性,並要求銀行「緊盯流動性風險」,不能單純注重資產規模擴張,要轉向資產負債平衡匹配管理。換言之,內銀今年「轉打守勢波」將成趨勢。內銀股昨日走勢偏軟,工行(1398)、建行(939)等跌不足1%。
記者:李以莊 董曉沂
內地拆息目前仍維持偏高水平,昨日一個月回購利率達到6.8厘,兩周則為4.77厘,雖然與去年6月及12月兩度錢荒相比,已有所回落,但回顧過去半年,內地拆息正出現逐步向上之勢,反映拆息高企、流動性緊張已成為近幾個月的常態,並可能惡化。對此,中銀監歸咎於理財產品及短期融資發展較快,影響資金來源的穩定性,加大了管理流動性風險的難度。
勿只追求資產擴張
對此,尚福林認為要從四方面入手,加強流動性風險防控。首先是要認識貨幣總量控制的長期性,及早調整流動性風險偏好,要求銀行了解例如美國退市及內地貨幣政策對資金鏈的影響。其次,是不能維持單純注重資產規模擴張的經營方式,要轉向資產負債平衡匹配管理,提高穩健貨幣政策環境下的流動性管理水平,提高經營模式的適應性。此外,銀行亦要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以及要認真執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中銀監罕有表態要求銀行監管流動性,永隆銀行司庫蕭啟洪認為,這可反映內地非常關注流動性風險。他指出,撇除去年6月底及12月的拆息抽升,即使以平日的拆息水平比較,亦可見內地流動性依然較往年緊張,估計主因部份內銀要為理財產品準備贖回資金,加上利率市場化的推進所至。
內銀提早籌措長錢
對於現時的流動性風險,蕭啟洪認為,其實內銀已在進步當中,在拆息水平看,長息回落幅度較短息小,可見內銀已開始籌措較長期的同業資金,反映內銀已在部署調整穩定的資金來源。他解釋稱,以往內銀每當有季結才四出張羅資金,令拆息抽高並收窄息差,對銀行業利潤造成影響,現時提早部署長期資金,對內銀的流動性風險以至利潤均屬正面。蕭啟洪補充指,現時內地對流動性的監管僅得存息比率的上限,日後或可考慮引入巴塞爾推出的流動性比例,以及加強審視內銀資產的可變現性,將可令內銀流動性風險管理得更全面。
【中銀監籲四招防流動性風險】
1. 認識貨幣總量控制的長期性,及早調整流動性風險偏好
2. 充份認識美國退市、內地穩健貨幣政策等調整,對銀行業適應能力的影響
3. 提高資金來源穩定性
4. 認真執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辦法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