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當頭:低收入補貼的六個矛盾 - 利世民

利字當頭:低收入補貼的六個矛盾 - 利世民

今天的施政報告,如無意外會推出低收入家庭的補貼。
一)就算是自命堅定可信反對不公義政府到底的泛民,一樣會舉腳支持以梁振英為首的領導班子,以納稅人血汗錢去收買民望。既然每個政黨都支持慷他人之慨,讓政府以金錢換取管治權,所謂反對派,究竟在反對些甚麼?
二)幫人,應該針對最窮的家庭吧。政策究竟應該由「低收入、低技能、低資產」這「三低」着手,還是連有工作能力也要用公帑補貼?
三)社會棟樑和梁振英合力,在入息中位數的50%劃了一條「貧窮線」。在他們眼中,富庶是製造貧窮的元凶。「北韓沒有相對貧窮」這可是工黨的張超雄親口說的,所謂滅貧,目的其實是滅富。
四)低收入家庭補貼,模式有點似美國聯邦政府的Earned Income Tax Credit(EITC)。事實上,EITC的最大問題,就是詐騙和濫用。張建宗主理的勞福局,只知派福利,勞工其實是陪襯。諷刺是,這個令特區政府出現各種行政漏洞的政策局,反而為梁振英班子收買了最多民望。香港管治質素越來越墮落,不是沒有原因。
五)有不少研究指出,EITC令低收入人士不思取進,完全符合社會棟樑「賺夠就去窮風流」的人生觀。一個打工仔,月入僅僅高過最低工資,得到政府的補助之後,也不用去拼搏賺一點。究竟這是扶貧政策,還是鼓勵低收入的家庭繼續貧窮下去?脫貧要動力。補助,好聽是扶貧,但客觀去講,任何免費午餐,都會建立依賴的習慣。
六)美國七十年代推出EITC,副作用之一就是令到低收入家庭的夫婦其中一方,放棄工作;結果是人為地降低勞動參與率,令居高不下的失業率表面上有所舒緩。長期追蹤研究卻指出,離職日子越長,也越難重投勞工市場。家庭重擔集中在一人身上,引發出的社會和倫理問題,社會棟樑恐怕從來都沒有想像過吧。

利世民
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