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都會有人問,報紙越來越少人睇,《蘋果》點算?三年後你估仲剩番多少份?五年後又如何呢?沙膽虹並非生神仙,也可以肯定報紙銷量會下跌,我們當然會努力改革內容,但地心吸力有誰能抵擋?能做到減緩跌勢已是不錯,《蘋果日報》三年後仍有十三萬份,五年後十萬份,已經很了不起。但又有誰知道呢?正如兩三年前有誰估計到智能手機會這麼流行一樣;若然真的如肥佬黎預料,智能手機目前只是嬰兒階段,將來的發展更不得了,平面傳媒或許走下坡得更快。但同時,電子平台亦會蓬勃得令人吃驚,一雞死一雞鳴,《蘋果》不單不會下沉,反而前途更加光明。
問題是我們能否把握得到這個機遇。肥佬黎五、六年前開始大搞動新聞,飲了頭啖湯,《蘋果》要保持競爭優勢,非更加努力不可。這是生死存亡的問題,所以《蘋果》每名記者都配備一部Note 3、現正投資更換作業系統、調整及配置人手適應電子平台的發展需要,將《蘋果》編採人手的工作焦點逐步從平面媒體過渡至電子平台。智能手機的進步不會等人,在這個急速轉變的年代,我們的決策需要很高的機動性,半點官僚也容不下。
沙膽虹
twitter賬號:khcheung1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