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茶師出力報恩

校茶師出力報恩

對那口茶,信興酒樓絕不馬虎,不但自設茶倉還有專人校茶,大家都叫校茶師傅馬德輝作馬仔;其實他已經70多歲,大概這暱稱在他還是小伙子時已經有了,即使早已從馬仔變成馬伯,大家也懶得改口。
馬仔在酒樓工作超過半世紀,是全酒樓年資最老的員工,「我喺1962年6月16號開工嘅,真㗎,無講笑㗎,呃你做乜呀?」頭十多年他只當樓面,其後老闆讓他兼管茶葉,漲薪數百元,他就樓面、茶倉兩邊走。六七年前,他向老闆說累了,不想跑樓面,老闆就讓他專責管茶,每天七時多上班,檢查茶葉存量,定時定候訂購茶葉、校茶葉;樓面不夠用了,就從二樓茶倉搬來茶葉補貨,約中午12時下班。

大如拳頭的大包最受歡迎,餡料有豬肉、雞肉、火腿及冬菇等,每天限量供應40個,$12。

手攪牛肉及肥豬肉混合後釀入節瓜蒸煮,在我們眼中這懷舊味濃的蒸釀瓜脯,由第三代老闆引入,$16。

老字號真的不會偷工減料,厚厚的麵包皮包裹着堆得飽滿的糯米及花生,這糯米卷很飽肚,$12。

酒樓堅持自己磨米漿,每天鮮製布拉腸粉,腸粉皮較厚和煙韌,入口滑溜,有淡淡米香。每天限量供應70底,多在茶市前已告售罄,$20。

酒樓閣樓雜亂的茶倉是馬仔小天地,他扭開舊式收音機,電台適時響起一首首老歌,「呢度係老細六幾年用廿萬買落,嗰陣時全部都係『白鴿籠』嚟㗎。」「白鴿籠」即籠屋,這裏連騎樓約二千呎,擠滿十數張「三架床」,曾住了37戶人。校茶間裏,茶葉堆到近兩米高,爬樓梯也顯得蹣跚的他拿起鐵鏟講解:「有啲係放咗八九年嘅舊茶,再加啲靚嘅新茶溝埋;有啲就用兩種唔同級數,級數低少少唔係唔靚,反而有唔同味道,飲落先無咁寡。普洱用咗兩種雲南茶葉,鐵觀音就用兩種福建茶葉,壽眉就用紅茶葉、一級、二級同三級牡丹。」說罷他放下鐵鏟:「我𠵱家唔會自己一個人溝茶㗎喇,茶行送茶嚟嗰幾個都會幫我手,溝完咪請佢哋飲杯茶食籠燒賣。幫襯咗幾廿年,佢哋義務幫我㗎咋。」

(左)壽眉以紅茶葉、一至三級的牡丹溝成;(中上)鐵觀音用來自福建的兩種不同級數茶葉混合;(中下)普洱用兩種雲南茶葉,是酒樓的鎮店之寶,月銷六百斤;(右)香片是唯一不由馬仔溝的茶種,來貨時已溝入茉莉花,各每斤$200。

馬仔不停着我影這影那,同行老掌櫃阿潘不時插嘴:「影咁多做乜呀,咁亂!」馬仔又會回一句:「唔影人哋又點知我哋有幾多茶葉呀?」話語間夾雜不少粗口,卻沒丁點火藥味,只聞數十年情誼。除了校茶,馬仔也愛自製工具,他把洗淨的花生油鐵罐,先削頂後再鑲上手把,用來盛載溝好的茶葉,也會替酒樓換水龍頭和燈泡,就是用以存貨的層架,也出於他手。「人哋請得你,有陣時就要同人諗吓計,好多嘢都係我自己買番嚟整㗎。」不停播着老歌的舊式收音機,原來是上一代老闆送他的,另外還有一部已經不通電的,他也保留着;有次他生病,老闆親自帶他看醫生。點點滴滴的情,長留心坎,即使口裏說已做到厭,雙腳又不聽話,但總是捨不得這個老地方,直至再不能留。

這個生銹鐵箱,馬仔小心翼翼的用鎖鎖上,其實內裏不過是螺絲批等小工具,念舊的人總是特別懂珍惜。

上一代老細送他數部收音機,即使壞了,他也捨不得丟。

馬仔除了校茶,也會兼顧酒樓一些小工程,為方便工作,他自製了這個木燈箱。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