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去年首度以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數據,提醒港人留意負債風險,近日更蔓延至銀行業。金管局向銀行發指引,要求銀行在審批私貸時要更審慎,並列出一系列監管風險手法建議銀行使用。金管局稱,倘私人貸款業務涉及系統性風險,或會向業界推新措施如供款與入息比率及最長貸款年期等監管上限。
對於金管局列出的一系列監管風險手法建議,銀行要於3月底前確保其政策及制度符合要求,並於4月14日或以前通知金管局措施的落實情況。
港人貪低息 私貸大增
據金管局所發的指引,去年9月本港家庭債務佔本地生產總值(GDP)達61.2%,較2007年的50.4%高。數字上升主要因港人在低息環境下私貸大增。指引表示,倘環球貨幣政策回復正常,利息將會大升,家庭負債或會升至市民無法負擔水平,故要求審批貸款時要更審慎。
銀行處理私貸審批時,本已有「認識你的客戶」等原則要遵守,但金管局發現各銀行的審批準則不同,故建議銀行在審批時採納更多審慎風險管理手法。文件顯示,該批管理手法包括銀行應為貸款申請人,作假設貸款息上升3厘的壓力測試。
銀行亦應為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應設分級,較長期貸款須採用較低的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