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ball:兩場怪比賽 - 姚崢嶸

Moneyball:兩場怪比賽 - 姚崢嶸

上個月,甲組隊屯門一名「國援」完場前在毫無壓力下頂入烏龍波,導致球隊落敗,假得有點浮誇。可是足球史上,曾發生對賽雙方都故意射入自己龍門,但不牽涉打假波,也非為「走線」避開強隊對手,並絕對合符球隊利益的怪球賽。
二十年前的加勒比海國家盃,由巴巴多斯對位列分組榜首的格林納達,爭奪一個出線資格,巴巴多斯必須淨勝對手至少兩球,否則會是格林納達出線。巴巴多斯果然開賽不久便領先兩球,出線在望之際,完場前七分鐘,被格林納達追成一比二。即是說,在正常情況下,巴巴多斯必須在餘下幾分鐘狂攻對手搶回兩球優勢,才可奪回出線權。巴巴多斯卻找到另一條出線之路。
先說點歷史背景:在那個年代,國際足協為了提高九十分鐘賽和後加時再賽的刺激性,正開始試驗「黃金入球」制度,加時裏先入球者得勝,毋須踢完那三十分鐘。這原意是針對球隊往往寧可守至加時完畢以互射12碼決勝,因而不敢放膽進攻出現悶戰的問題,但經歷幾個國際大賽實驗證明,效果適得其反,球隊加時更怕輸、更保守,「黃金入球」制已成歷史。

為博加時 故意擺烏龍

這屆加勒比海國家盃主辦當局,不知何故採取「黃金入球雙計」制:當黃金入球出現,不但比賽立刻結束,入球亦當兩球計。巴巴多斯在餘下七分鐘比賽時間,嘗試入球無功而還,眼見出線權白白在腳下溜走,球員竟掉轉槍頭,故意射入自己龍門,為對手追和二比二。巴巴多斯的如意算盤是:只剩下幾分鐘,攻入對手機會不高,但若打成平手,反而還有望加時三十分鐘再博一博。
格林納達沒有就此讓對手奸計得逞,立刻嘗試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因他們只要射入一球—無論對方或己方,都可避免加時直接出線。於是在最後幾分鐘,出現格林納達「自攻」,但巴巴多斯奮力保衛對手龍門的詭異場面。結果雙方沒增添入球,進入加時,巴巴多斯射入「黃金入球」進級。
另一場怪比賽,發生在2002年冬季奧運花樣溜冰。溜冰一如其他依賴評判主觀評分的比賽(如跳水、體操),每每出現個別評判標準「手緊手鬆」的指控,但今次比賽的問題,純粹出自計分方法。每個運動員需要完成「短」和「長」兩項目,每項目由評判員各自為運動員表現打分(就是電視觀眾看到的「5.9」、「6.0」等),然後把評判總分加起來得出運動員排名,再按順序給予分數。短項目的排序分數為「0.5」、「1.0」、「1.5」、「2.0」等(0.5為最佳,如此類推);長項目較重要,分數是雙倍的「1.0」、「2.0」、「3.0」、「4.0」,兩項目總分最低者為冠軍,表面看來是絕對符合邏輯。
賽事大熱門美籍華裔靚女關穎珊,在首日短項目帶出,得0.5分,其餘前列選手依次為同是熱門、俄國的Irina Slutskaya(1.0分)、及美國的Sasha Cohen(1.5分)和Sara Hughes(2.0分)。
到了長項目,Slutskaya壓軸出場前,得分排位依次是Hughes、關穎珊和Cohen。假如Slutskaya在此項不入三甲,此項目得分將是Hughes(1.0)、關穎珊(2.0)和Cohen(3.0),換言之,個人總分排名將為關穎珊(2.5)、Hughes(3.0)、Cohen(4.5),關穎珊正「叫糊」金牌。
但Slutskaya結果得分頗佳,進佔長項目第二,項目的得分排名變成Hughes(1.0)、Slutskaya(2.0)、關穎珊(3.0)、Cohen(4.0)。短、長兩項目加起來總分,是Hughes和Slutskaya同得3.0,賽制規定若遇同分則以長項目得分定名次,於是Hughes奪金,Slutskaya奪銀,關穎珊以 3.5 分僅獲銅牌。
問題來了:在Slutskaya出場前,關穎珊排名在Hughes之前,但Slutskaya的得分,卻令她和Hughes的名次倒轉過來,即是說兩人的個人得分,竟然受第三者分數而影響。這好比說:在橙和士多啤梨兩種水果中,你較喜歡橙;但加入了蘋果這第三選擇,你的喜愛次序竟然變成士多啤梨、蘋果、橙,這在邏輯上是講不通的。後來國際溜冰總會亦為此修改計分方法。
以上例子說明,賽規可主宰賽果,複雜的賽規更會令賽果難料。容我借題發揮一下:一個影響香港未來的重要賽規快將訂下,你再不關心可能永無機會。

政改賽規可主宰賽果

我指的當然是政制改革。一眾阿爺馬仔奉命擁抱的提名委員會,絕不符合普及和平等原則,而且極易受到阿爺操控,是連糖衣也欠奉的毒藥。那些發「參選夢」自稱民主黨派的人,就算再次出賣港人以換來2017年入閘,其實都沒可能保證在下屆或再下屆,不討阿爺歡喜的人都可參選。
我們要的,不是阿爺篩選、我們投票的「伊朗式選舉」,而是貨真價實、無篩選的選舉。只有最簡單直接的公民提名,才能確保有民意支持的候選人必可參選。公民提名不是新奇事物,正是立法會和區議會直選的提名機制(雖然提名人數要求可能不同),亦是學生選學生會的方法。
任何沒有公民提名的「普選」辦法,是假貨,講多無謂,不要也罷,中環見。

姚崢嶸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