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能實業(006)分拆港燈獨立上市,結果引來央企國家電網入股,動用多達百億元認購18%,勢將成為港燈第二大股東。這是繼去年11月南方電網收購中電(002)的香港發電業務三成股權後,不足兩月再次有電力資產轉手。除了一國的政治角度之外,香港是否有其他吸引中企的原因?
國家電網絕對是國家冠軍隊,2010年時位列十大賺錢的國企,這幾年東征西討,分別在澳洲、菲律賓、葡萄牙、巴西插旗,投資動輒過百億。
國家電網不斷出征,當然是配合國家政策,有國家開發銀行這支超級大水喉提供融資,令其借貸成本超低,即使以高價收購,一樣計得掂數,回報甚至比內地更好,碰巧歐美政府希望出售資產減債削赤,當然一拍即合,甚至可以提供不俗的回報條款,而且在監管上亦酌量放鬆配合。
國家電網闖菲 員工被拒入境
當然,若因此便以為外國的月亮特別圓,便太天真太傻。即使國家電網,也有老貓燒鬚的時間。
前年底,該公司的28個技術人員的簽證,便曾被菲律賓政府取消,令國家電網要發一份嚴正聲明抗議。國家電網持有當地輸電公司菲律賓國家電網的四成股權,並兼任技術夥伴,國家電網為此支付近40億美元。
是次被拒簽證,官方辯解是因為收到投訴、並根據外勞適用的勞動法行事,但外界認為,真正理由是菲律賓方面擔心電網會由中國的技術人員控制,而非由本地人士操作。有說法更指菲律賓總統阿基諾三世曾試圖取得電網控制中心的閉路電視影像,猜忌心態畫到出腸。
要數中資在海外併購的挫折,怎能不數中信泰富(267)在澳洲開發鐵礦的慘痛經驗。
中信泰富澳搞鐵礦 回本無期
中信泰富花了七年時間,投資額由30多億美元上升至110億美元,期間公司股價跌超過六成,最近終於開始有產量,但回本遙遙無期。
同樣是央企的中信泰富,在澳洲面對甚麼困難?按照《新世紀》的最新報道,確實五花八門,首要障礙是當地勞工優先的法規,結果施工的4,000工人中,只能有一成來自中國。
同時,當地對勞工權益體貼入微,因此中信泰富單單為員工起設備齊全的宿舍、泳池、健身房及酒吧等設施,已用了3億美元,比預計高了9倍。此外,還要起一座橋避開當地一片螃蟹保育地,花費了6,000萬澳元。
本地工人優先、勞工福利及保育,這些內地人感到陌生的概念,結果成為屢屢撞板的理由。還好,有些因素是他們也熟悉的,那就是土豪的苛索,該項目的賣家Clive Palmer歷年向中信泰富提出六宗訴訟追討賠償,官司沒完沒了。
了解央企在外地的閉翳後,便知道他們為何對香港的資產特別感興趣,本地工人權益、保育等因素,政府隨時可以幫你開路化解。
更重要的,是港府並不會因為顧忌關鍵資產或公用設施受內地人控制而使出小動作,確實買得放心。
香港是購物天堂的美譽,從此有了新的註腳。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