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差的命運悲劇 - 高慧然

一天之差的命運悲劇 - 高慧然

原來在醫學上,足24周的胎兒,才算是「嬰兒」。若不幸流產,屬「非活產嬰兒」,算人類屍體,可以獲簽死亡文件用作火葬或土葬。不足24周的胎兒,則一律被視作「醫療廢物」,處理方法與處理人類屍體當然大不一樣。
醫管局指引雖清晰,但人類是情感動物,制度與人總有發生衝突的時候。一對夫婦婚後第一次有孩子,是男孩,他們早已視其為長子,改好名字,買好衣物,等孩子出世。不幸胎兒在23周6天時流產,距離被稱作「非活產嬰兒」尚差一天,只能被視作「醫療廢物」。父母在情感上無論如何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被稱為「醫療廢物」,在他們眼中,這是他們的家人,他們希望給他一個喪禮,讓他可火化,日後供他們拜祭。可是,因為一天之差,醫院不能為23周6天的死胎開具「非活產嬰兒」證明,沒有這證明,也就不能辦理火化。夫婦百籌莫展,連寵物火化之類的「偏門」都想過了,終究不忍心,仍抱着幻想,希望醫管局通融。
制度化的社會裏,法律人情兩難全的取捨常叫人遺憾、傷感,只能說是一天之差的命運悲劇。遲一日流產,是個人,可以有尊嚴地辦理身後事,有尊嚴地被安葬。早一日流產,被棄為「廢物」。一切都不是必然的,包括一個火化儀式。

https://www.facebook.com/yoyo.kowaiy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