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 奏 - 張灼祥

演 奏 - 張灼祥

眼前的年輕人,十七歲了。第一趟見他,八、九年前的事了。當年他說喜歡彈鋼琴,我說好啊,你彈一首來讓我聽聽吧。
只有八歲(還是九歲)的沈,向前走幾步,揭開琴蓋,坐下來,琴凳過高了,他的小腿在琴凳與木板地之間來回盪着。沈索性半站半坐,開始彈奏起來。是蕭邦的〈升C小調夜曲〉,多年前,在大會堂音樂廳聽過傅聰演奏蕭邦曲目,沒想到只有九歲的沈,彈奏起來,很有章法,我不懂曲目的好處,也受到牽動了。
沈說過兩天他要到日本參加國際賽了,而在往後的日子,有關他得獎的消息,我是從閱讀報章才知悉。他拿大獎,一個接一個(用廣東話來說,他是攞獎攞到手軟),難得的是小沈EQ高,對參加大賽沒半點壓力,他一如成長中的少年人,愛吃愛玩愛談笑,鋼琴彈得出色,那是他與一般少年人不同之處,其他一切,可沒分別的。
如今我們一年見一次兩次,見面的地方是他喜歡吃廣東點心、廣東菜的小館。
十七歲的沈說在2014年1月2日晚上音樂會彈奏巴赫、舒伯特、蕭邦的作品。
Bach :Partita No.1(用了十九分鐘),Schubert :4 Impromptus, Op.142(用了二十八分鐘),半場休息。下半場:Chopin :12 Etudes, Op.25(用了二十七分鐘)。
「舒伯特作品的感覺最為intimate,對我來說,那份intimacy要靠想像了。」沈說得一本正經。與他當年年幼時彈蕭邦夜曲,說不覺得怎樣困難,那表達方式很不一樣了。「蕭邦的作品,彈奏不易,運用的技巧要求高,但不能過份,否則會弄巧反拙的。」
我不明白沈所說的蕭邦作品的深層意思。看電影(Pianista)的鋼琴家奏出來的樂曲,打動人心的,是演奏家那份深摯的鄉土之情(這一點,年輕的沈會明白麼)。
「彈過蕭邦,再彈巴赫,會發現巴赫的內涵單薄了一些。」沈說。
演奏曲目,先來一首巴赫,再來舒伯特、蕭邦不無道理。沈說演奏生涯是他生活的一部份。說得從容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