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白琳報道】歷史總是站在年輕人這邊,2012年中學生反國教運動,掀起抗赤化的漫長戰役。其時英國導演Matthew在港拍攝紀錄片,追蹤學民思潮黃之鋒,和社民連「馬仔」馬雲祺,記錄六四7.1、反國民教育和2012年立法會選舉,見證90後社運戰士如何帶領港人尋找出路。電影最近正式命名《未夠秤》(Lessons in Dissent),今年春季公映。踏進政制發展關鍵的一年,Matthew寄望此片令港人反思如何救港,也盼國際社會明白一國兩制已失敗。片末以馬仔的說話作結:「我們不能乾等下一個領袖出現。」
2012年學民思潮為反國教四出奔走,高大的Matthew Torne 汗流浹背的追蹤拍攝,在中學生旁儼如巨人。他30歲出頭,在港住了十年,指外國人不太理解香港困境,「英國很多蠢人以為香港有選舉就是有民主,有朋友甚至以為彭定康臨走前留下了民主。我的天!」他在牛津大學完成香港政制的碩士論文後,還未籌款,就隻身來港準備拍紀錄片。
Matthew直言香港只是由英殖進入中共殖民時代,「英國要控制香港,根本不會讓你普選,中共也一樣」。
帶出一國兩制已失敗
他指一國兩制只成功維持金融體系,其他範疇一塌糊塗,一國兩制已然失敗。香港特首只有689票,行政會議更非民選,立法會武功全廢,港人竟接受釋法推翻不滿意的裁決,「你能相信這是21世紀的香港嗎?我不相信!」
反國教運動12萬人圍政總當晚,他與捐款者相約在金鐘萬豪酒店,在門外聽見公民廣場人民的吼聲。「最深刻是黃之鋒在台上演說,精采的並非演說內容,而是台下的人。穿校服的學生向群眾送水,十多歲竟這麼成熟、有組織和負責任」。六四前夕深宵,他跟隨馬仔到銅鑼灣掛橫額,「這些工作不好玩。他說每人都有責任為香港做點事,我很欣賞他的承擔」。
Matthew指此片或間接鼓勵港人參與佔中,但主旨是希望港人反思,「若你不喜歡香港的種種問題,就要做些事。不要只嘆氣一聲,就繼續這樣活下去」。他不想把孩子英雄化,「他們為香港的未來,用自己的前途作賭注。港人不應依賴他們,每個人也要出一分力」。
黃之鋒稱此片記錄了學民思潮走到公民廣場之前的歷程,「最珍貴係記低學民最初點樣喺人又冇、錢又冇嘅情況下撐落去」。他呼籲觀眾在政改路上繼續與學民同行,「未夠秤嘅人都行出來,2014年係政制發展關鍵一年,夠秤嘅又可以為香港做啲乜?」紀錄片以廣東話為主,攝製成本超過100萬元,主要靠小額捐款,詳情稍後在《未夠秤》facebook專頁公佈。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