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只是阿拉伯人的眼中釘,在以色列中同樣是備受爭議人物,沙龍的數十年軍政生涯改變了中東政治格局,當中充滿了冒險主義、不光彩、戲劇性轉折和驚人的「起死回生」經歷。在開戰和撤軍之間,他從來都是走自己的路。
有外交界人士相信,獲譽為以色列最偉大戰場指揮官的沙龍,若不是2006年中風昏迷,他很可能已經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訂定了和平。他在中風前一年突由鷹派變鴿派,竟能排除國內強烈反對聲音,從加薩地帶撤走軍隊和猶太殖民區,本已為以巴和平奠定基礎。埃及前總統穆巴拉克當時亦形容,「沙龍是在世唯一能為以巴帶來和平的人」。
對此,沙龍自己在2004年解釋過:「作為一個打過了以色列戰爭的人,個人經驗讓我學懂,沒有像樣的軍隊,我們在這地區難以生存;但經驗亦告訴我,單憑刀劍不能解決這土地的問題。」
加薩撤軍 有利以色列
以色列《國土報》專欄作家沙萊夫指:「沙龍是天生的即興者,應變能力極高,在政策和取向,可以作出迅速和戲劇性轉變。」這技術不單用於他指揮過的多場中東戰役中,還用於政治舞台。總之,為了達致保護以色列他這個畢生目標,他願意採取任何方式和計劃。「他只會按他自己制訂的規範行事。」
以色列賓.古里安大學歷史學教授莫里斯就指,很多人或會視沙龍為「複雜又模稜兩可」的人,但他就覺得沙龍說到底是一個務實主義者,因為他從加薩地帶撤軍撤殖居區,並非締造和平之舉,只是他認為不論以政治或軍事而論,對以色列都有利。
但無論其後怎樣作了180°轉變,沙龍在很多巴人眼中仍是「屠夫」。1982年,他下令揮軍入侵黎巴嫩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根據地,其間殺了多達2,000名巴勒斯坦難民。這筆血債,巴人至今未忘。
路透社/《今日美國報》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