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政府設基金資助處理廢物新回收商突湧現 圖分20億肥肉

傳政府設基金資助處理廢物
新回收商突湧現 圖分20億肥肉

【本報訊】政府計劃在施政報告推出近20億元的回收基金,資助回收無利可圖的物料。有回收商會表示,近期湧現形迹可疑的新行家要求加入商會,部份公司註冊地址是住宅或只在內地從事回收業。亦有新回收商回收量長期偏低,每日僅得數百公斤。回收商會擔心有人渾水摸魚申請資助,魚肉回收基金,促政府設立註冊制度。
記者:潘柏林

環保署早前約見本港四大回收商會討論回收基金,推動回收玻璃、木材和塑膠等低價值物料。有份參與商討的香港回收再生資源總會主席陳錫琨指,自傳出政府研究成立回收基金消息,湧現一批「回收公司」,「好多人話自己係回收商,希望趁潮流渾水摸魚」。他指部份公司每日回收量低至數百公斤,長期蝕本,「我哋一部車每轉做兩噸先維到成本,但我見有啲車100、200公斤都有」。

操內地口音 認業務不在港

香港環保廢料再造業總會會長劉耀成指,本地回收公司約400間,近期有10間新公司申請成為商會會員,但他發現有公司註冊地址在住宅,部份申請者操內地口音,查詢後承認回收業務僅在內地,商會最終否決入會申請。他擔心有人想從回收基金分一杯羹,並非有心從事回收業,「政府畀咗佢幾十萬一個月,佢扣除總監、行政人員(薪金),可能十萬蚊得返兩、三萬做回收工作,使完再問政府攞,冇得攞就執笠囉」。
有業界中人指出屯門環保園部份工廠拖延數年未投產,其實是等待回收基金資助才動工。環保署稱環保園共批出14幅土地予12間私人回收再造商和兩個非牟利團體,目前有兩個私人回收商的廠房完工,但仍未投產,五個租戶仍進行廠房規劃或建造工程。中港澳環衛總商會總幹事李琬婷促請政府設立回收商註冊和認證制度,審查申請資助回收商的年資和具體業務。
身兼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黃煥忠指,基金應避免直接資助,而是按每公噸回收物料提供定額補助,提升回收物料回收價,刺激前線回收人員及拾荒者進行源頭分類。他又指20億元回收基金長期肯定不夠用,政府可參考台灣經驗,將垃圾徵費和生產者責任制的收入用作補貼基金開支。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