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洋公園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昨舉行第19屆海洋公園保育日,並宣佈展開香港最大的年幼馬蹄蟹普查計劃。普查將於今夏季於全港17個馬蹄蟹產卵地進行,招募1,000名公眾人士包括860名學生參加。
藍血可製醫療試劑
馬蹄蟹有「活化石」之稱,又名「鱟」。負責計劃的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副教授單錦城表示,馬蹄蟹有4.75億年歷史,比恐龍還久遠。馬蹄蟹現存四個品種,香港就有兩種,即中國鱟及圓尾鱟。單指出,馬蹄蟹藍色的血可造成醫療用試劑,有內地藥廠會因而抽乾馬蹄蟹的血,造成大量死亡,「但馬蹄蟹唔係為人類而生存㗎嘛」,加上在亞洲常被食用,生境日遭破壞,數目恐有下降之虞,惟目前仍未有全面的馬蹄蟹研究及普查,未能訂定其瀕危級別。
他在2004及2012年都曾指導城大學生,每個月定點在本港泥灘統計幼年馬蹄蟹數目,中國鱟錄得約4,500隻,圓尾鱟錄約3,000隻,當中六成中國鱟在下白泥出沒,五成圓尾鱟在鹿頸。馬蹄蟹須在天然泥灘產卵,故保護相關的泥灘與海域十分重要。他認為必須有全面而大型的馬蹄蟹普查,了解其成長及生境質素,以便保育。
此外,保育基金自2009年起與城大合作在本港學校推行「馬蹄蟹校園保姆計劃」,有65間學校參加,成功飼養並放生了975隻馬蹄蟹。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