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式轉變】
港人善心位居全球第10位,稅務局資料顯示,登記成為慈善團體的總數及認可慈善捐款持續上升。有慈善機構指,近年港人捐款習慣改變,善長捐款時多指定捐助某些項目,也多了家族基金及公司固定在開支中撥出一定捐款。
公司預留慈善開支
聖雅各福群會副總幹事李玉芝稱,機構接受捐款10多年,近幾年確有感港人越來越熱心,除了個人捐款,近年多了家族基金會捐款,如利希慎基金及李嘉誠基金會等也有與機構合作。公司由以往的一筆過捐款,改為每年會在開支中預算一筆金額作慈善用途,也有律師或銀行代表,作為遺產信託人,代為捐款。
李玉芝續指,港人捐款模式也有改變。以往多是一筆過無指定用途的捐款,近年則更目標為本,「例如覺得某啲項目好好,或者屋企老人家曾經有腦退化症,就指定捐畀相關項目」。她說捐款有指向性,機構和捐款人間多了交流、定期看報告等,透明度越高,捐款人越願意持續捐款,缺點是或會因此令基建、人力資源等少了捐款。
稅務局指2012/13年度,按《稅務條例》第88條登記的慈善團體累計達7,592個,2010/11年增加804個。每年辦大型籌款活動毅行者的樂施會表示,機構現有逾11萬名每月定額捐款者「樂施之友」,12/13年度捐款達1.424億元,較上一年度上升5%,加上其他公眾捐款,全年度收到2.085億元公眾捐款,較去年度增加2.4%。該會也於12/13年度收到三宗遺產捐贈,合共219萬元。至於辦饑饉三十的宣明會,過去兩個年度均收到逾7.2億元捐款。
《蘋果》記者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