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第一波:買醫保可扣稅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買醫保可扣稅 - 李兆波

施政報告及財政預算案快將出籠,相信不會有驚天動地的政策出現。最希望的是在房屋、醫療、扶貧及退休保障方面有長遠的計劃。而最近醫管局發表各公立醫院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有些醫院的表現未如理想,原因肯定與供求不平衡有關。跟着又有公立醫院在處理整形手術時效果不彰,令人想起將來老了的時候,情況會不堪設想。
根據食物及衞生局的資料,2010/11年本地醫療衞生總開支共934.33億港元,每年每人平均為13,302元。公共支出佔醫療衞生總開支的比重由1989/90年的39%上升至2010/11年的49%,而私人支出的比重由1989/90年的61%下降至2010/11年的51%。私人住戶的實付支出是私人醫療衞生支出的最大資金來源,佔68%,僱主提供的團體醫療福利是私人醫療的第二大資金來源,之後是私人購買的醫療保險。
公立醫療服務面對相當大的壓力,當大家有病入醫院時,總希望有更好的治療及環境,現時前者要付費,指的是昂貴的藥物,而後者更是免問。
自付醫療開支時,要看看自己的財務實力,而僱主的醫療保險會隨着轉工或退休而有變化, 甚至會失去。亦有些情況是僱主的醫療保險並不足夠,要自付或加入自行購買的保險,或走向公立醫療的服務。
由以上的資料看,公共醫療的支出約為每年458億元,人均6,500元。當有能力的市民購買了私人的醫療保險,公共的醫療開支便會有所減少。年輕的話,每年3,000多元的醫保已有不錯的保障。政府更加應該以免稅額來吸引部份市民以保險來轉向私人醫療市場。

李兆波
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與財務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