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蟲襲港點算好!大家切勿誤會,這次我們說的是貨真價實的蝗蟲。《蘋果》日前直擊位於雲南安寧市郊農村一個供港「蝗蟲基地」,帶你見識萬蟲跳躍飛舞的場面。樣貌猙獰的蝗蟲,養在大棚裏、走到餐桌上,不再是為害人類的害蟲,而是養殖戶的財神。而一些「移民」香港的蝗蟲,部份更成為港人放生積德的對象。
安寧農村王大媽一家經營一個擁有10多個養殖大棚的蝗蟲基地,忙得不亦樂乎,她說:「供不應求呀!有時一天能賣兩、三百斤!我們出口廣東、廣西、香港。」一個面積45平方米左右的塑料大棚中,就可以出產大概120公斤蝗蟲成蟲,一年能夠養五、六批。
密集恐懼者請勿觀看!草堆中的沙沙聲,是成千上萬的蝗蟲在進食。吃飽了,就掛在塑料大棚上休息,密密麻麻,稍有風吹草動,萬蟲跳躍飛舞,場面震撼。除了吃和睡,牠們的一項主要運動就是……交配! 一對一對在草上蠕動。蝗蟲的生殖能力超強,一隻蝗蟲一次就能生七八十粒卵,在他們短短的一生──最多半年時間,就能產卵三次。
「養蝗戶」年賺40萬
「他們長大就會自己下卵,不用管!怎麽孵化是秘密,要花錢學技術。」養蝗蟲唯一的技術在於保溫孵化,溫度不能超過32℃,不能低過0℃。雲南的氣候對蝗蟲來說簡直是天堂。一旦孵出,就很好養了,只要每天供應草給牠們吃。王大媽說,餐桌是蝗蟲們最後的歸宿,大花面、東亞飛蝗……品種不同,大小各異,食客各有所好。搞蝗蟲養殖四年了,王大媽也不知道自己家的基地究竟養了多少隻蝗蟲,能數清的只是牠們給這個農村家庭帶來每年三四十萬元(人民幣下同)的收入,說到這,她笑了。
蝗蟲除了看來核突,也的確具有攻擊性!腿爪鋒利有勁,牙也尖,從事養蝗工作常會損手。兩個看來只有十多歲的苗族小妹對飛蝗的群起突襲早已習慣,她們拿着鐵桶,淡定地走進養殖大棚,撿地上的蝗蟲屍體。她們是這個蝗蟲基地的僱工,每天八小時工作能賺80元,在當地農村算是很不錯的收入。剔除蟲屍身上的雜草後,便一包包放進冰櫃,成為供應香港等地餐桌的的「冰鮮蝗蟲」。
雖然王先生夫婦對於以養出來的蝗蟲不但暢銷廣東,還能出口香港很是自豪,但當記者問道售價、出口渠道以及是否需要審批等,他們則三緘其口,推說是兒子負責經營,老兩口只是負責養殖。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