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朋友新年一開始就有一個難忘的經歷,親身體會一個普通市民到公院求醫,遇到令病人不安的醫生,昨日再看到公院手術死亡率的報道,自己雖從未調派到醫療部門的崗位,對公營醫療系統不認識,亦感到病人權益備受忽略。
高官患先天突發性心律不正,年中不時突然心跳急促,每次都要立刻放下工作靜下來休息,待心跳回復正常,但有時情況沒改善,就要按醫生叮囑到急症室診治。新年期間又病發,高官到律敦治醫院急症室。急症室不如政府門診有公務員籌號,故院方不知道這個病人是高級公務員。高官當時清醒,聽到醫生叫護士打針,劑量是十個單位,醫生說無反應,自己親手打多十個單位,仍無反應,醫生說要再打多二十個單位。
高官意識到,醫生再打二十個單位,已是第一針的三倍藥量,擔心這麼大的劑量會有後遺症,於是憑直覺張口問醫生可否不打。醫生並無解釋為何打完又打,還不耐煩地說:「𠵱家搶救緊喎!」高官躺在床上,自覺情況不十分嚴重,醫生又不解釋,令他信心大減,擔心再打針更危險,遂要求出院。醫生先是冷冷地說「你要自己簽紙出院喎」,他堅持離開,醫生才提出轉送樓上心臟科病房。高官最後同意。
在病房的遭遇也差不多,病房醫生診斷後沒有再打針,開了藥,但每次吃藥後高官都出現低血壓反應,醫生亦無解釋。住院兩天後,高官情況完全穩定,急急辦出院手續,醫生雖安排他做詳細檢查,但排期8個月後才進行。
高官出院後,親友都說公院內有既醫人又醫心的醫生,亦有冷面醫生,看病人彩數,但力勸高官必須再向私家心臟專科醫生求診,至少有醫生詳細解釋病情。
逢周五刊登
呂焯均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