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海洋公園保育基金資助內地中山大學,成立亞洲最大的中華白海豚基因數據庫,分析中華白海豚的生態及海洋污染的影響。
近親繁殖 免疫力降
目前研究以珠江棲息的白海豚為主,最近發現珠江口的中華白海豚體內積聚大量有機污染物,包括已禁用多時的農藥DDT。負責研究的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教授吳玉萍對結果感驚訝,但未能歸納出污染源頭,須再作研究。
吳玉萍指出,她建立的中華白海豚基因資料庫相信為亞洲最大,目前已收集了150條白海豚的樣本。研究發現珠江口的白海豚與廈門白海豚同樣基因遺傳多樣性很低,且有近親繁殖的可能,降低白海豚的免疫力及後代存活率。
研究又發現,白海豚體積聚殘留多樣有機污染物,最多的是農藥DDT及常見於油墨、塑膠的多氯聯苯(PCB)。她驚訝DDT的含量仍高,因DDT在八十年代已全國禁用,但含量並無隨之下降。此外,研究又發現2007年至11年間,白海豚進食的魚類種類減少,影響白海豚健康。
公園保育基金總監蔣素珊指研究引證了早前預測,中華白海豚或在未來60年大幅減少74%,籲各界盡力保育。
足本收睇《亂噏24》x 卓韻芝; 跟住有錢國偉陪你夜蒲!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