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愛情是甚麼我不知道,它來的時候我還不曾出世。」這句話在今天看來很普通,甚至老土,當然徐志摩離我們的世代已經過於久遠了。卻不知看了幾十年後從沒翻看過,就只記得這兩句。
其實誰都不會知道愛情是甚麼,你以為多年愛着的人其實只是你的偏執狂,尤其當對方不愛你時,而又忽然消失無蹤,你會覺得更加痛苦,是愛情這種東西令你痛苦,還是人類悲傷的生理變化?《寵愛情人夢》那是愛情嗎?日本的電影和電視劇總給我有種純真,真愛的錯覺,因為那不會是見了幾次面便急不及待脫掉衣服的激烈愛情。人總覺得只要沾上點肉慾望,那便不是真的純真的愛情。
萬物皆因緣際會
柏拉圖騙你們的。我從來不相信萬物背後有一個叫做「理型」的東西,所以我不相信一個懸空的愛情的東西在這個宇宙的任何地方。我比較接受佛家所說的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成,包括愛情,我甚至相信緣份,這便是這部電影的重點。有時你在小時候做過的一件事,連你也忘記了,原來你等的愛情便從那裏來。既然是因緣和合,執着便有,非有便空。我雖然做人沒甚麼成就,我情願執着,去感受由愛情帶來的無窮快樂,和撕裂身體般痛苦的傷害。這才是作為一個人的真理。你去成佛吧!
少年的浩介曾經救過一隻非常漂亮的小花貓,不知怎的卻在他的手上溜走,他拚命地追上去,想把牠帶回來,卻看到貓回到一個女人的身上。於是他只有離去。誰會記得這些輕輕的人生流沙?浩介繼續長大,進入一所中學時,日本電影時常出現的欺凌事件,總離不開愛情故事的大集裏,成為一個重要的元素。真緒同學被其他的女同學欺凌,他實在看不過眼了,於是出手相助。實際上編劇和觀眾都明白他是喜歡上這個女孩子了。只是愛情只能在某個年紀才用得上,小孩的愛情從來不算愛情,也不會長久。好像一開始便注定要分的結局。
導演三木孝浩因為要給觀眾一份突然而來的錯愕感,於是安排浩介和真緒兩個在學生時代的事情,以好像要洩露甚麼秘密,一段一段地和長大後他們重遇的情景相交。很多導演都喜歡這樣做,當然有其道理。但我卻喜歡分段煽情,如果在浩介和真緒在學校的那段戲作為開始,把事件做盡了,做到浩介要離開去讀大學了,真緒哭個不停先來煽一煽動觀眾,我覺得更有煽情效果。接下來再做他們在長大後重遇的片段,不是讓觀眾對這兩個人的因緣更感動,也更貼近後來的主題嗎?這只是我自己的意見,現在這樣做也可,總好像太碎太長了。
輪迴不是件壞事
愛情是各種因緣的和合,包括兩個人的心靈接觸,兩個人實際相遇的場面,兩個人時空交錯等,三木孝浩比較平淡。開場的一段戲,甚至其後有很多場景,背景的光圈都被弄大一級,造成一種過度曝光的耀眼感,是希望這個故事更浪漫?和更充滿迷離嗎?可劇情細節不足,成為悶場,要等到故事真正進入高潮,我們知道他們的愛情不是一般的愛情,才真正感受到故事的震撼力。
愛情是神奇奧妙的,電影的結局很老土,卻也不得不這麼完結,因為我們總希望好的事情永遠不會停下來,即使每次都只是短暫的,只要那愛火花燃燒得燦爛便可以了。我第一次覺得輪迴不是件壞事,只要每一段人生都有一個這麼感人和傷痛的愛情遭遇,就真的不枉此生了。我忽然想,我有多少個晚上想拿起電話打給她,而結果沒有打是正確的決定,也許那是我在某個時候種下的因緣,令我有這段痛苦的經歷?如果我每一個人生都有這麼一件激烈的愛情,我不介意永墮輪迴。
撰文:仰止
戲裡戲外,話題最強,立即收睇《動戲場》:
http://hk.movies.nextmedia.com/extra/l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