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恭和 因母之名我要賽下去

陸恭和 因母之名我要賽下去

曾七次成為一級方程式世界冠軍的德國車神舒麥加,多年來在賽車跑道上馳騁而安然無恙,卻在法國滑雪時頭部撞石昏迷未醒。賽車手的道路注定驚險重重,死神隨時現身,但對於追求刺激感、成功感的賽車愛好者來說,正是魅力之所在。

2010年,公和建築創辦人陸孝佩與聖安娜餅店創辦人Catherine的兒子、環境局副局長陸恭蕙的堂弟陸恭和,成為「職業」賽車手那年已37歲,同樣在37歲,舒麥加已經首次宣佈退役。在職業賽車界眼裏,陸恭和輸在起跑線,但他堅持邁進,因為賽車才令他感到從來沒有試過的熱情與衝勁,賽車令他感到人生有意義,能慰母親在天之靈。

記者:黃碧珊

攝影:蔡家輝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很多出色的賽車手,從小已經玩小型賽車,例如舒麥加在四歲時已經坐在父親改裝的小型賽車上玩耍,是小型賽車會年紀最輕的會員,六歲贏得首個賽車冠軍。陸恭和在香港出生,小時候沒有地利條件讓他參加任何小型賽車比賽,直至36歲,跟朋友首次到珠海賽車,創造最快圈速紀錄,重燃他年輕時的夢想──成為職業賽車手。
當時,他已經在打理約十多項生意,涉及公關、進出口、製造、零售、分銷及金融投資等,決定尋夢後,他把生意悉數交給拍檔打理,「經朋友介紹加入香港著名賽車手陸淦車隊,參加不同的房車賽。」經過三個月訓練,2010年首次參加亞洲GT系列賽,其中兩場獲亞軍。得到排名讓陸恭和在賽車場上打了強心針,更加向着夢想出發,找不同師傅、到不同地方特訓。
2011年,他經朋友介紹,拜日本殿堂級賽車教練田中哲也為師,曾贏得一級方程式分站冠軍的日籍車手佐藤琢磨及中嶋一貴也是田中哲也的徒弟,「2012年,我到日本跟他幾天學習賽車技術,剛過去的澳門格蘭披治大賽青年冠軍方程式系列賽前,他也來香港和我一起做模擬駕駛訓練,提醒我模擬與真實賽道上有分別,並告訴我在跑道上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就算田中哲也沒有到場教導陸恭和,在賽前也會發訊息為他打氣。
陸恭和同時拜英國賽車手,為世界最古老的耐力賽Le Mans 24小時耐力賽冠軍Danny Watts為師,2012年三月,到英國賽車發源地銀石賽道進行一星期訓練,每天早上七時開始,在只有兩度的寒風中練車及學習數據分析。他的艱辛訓練沒有白費,獲得上海林寶堅尼亞洲賽邀請,成為2012年及2013年賽季的官方車手。

陸恭和雖然擁有約十間公司,每次踏入賽車場,他的身份就是職業賽車手。

陸恭和母親專程參加兒子在美國東北大學的畢業禮,陸恭和指母親行事低調,所以將她的容貌做了手腳。

去年,於林寶堅尼亞洲賽上海分站奪得冠軍。

在上海分站贏得的紀念鐘,掛在辦公室牆上,是為最特別的獎盃。

負40度冰極訓練

為提升賽車技術,陸恭和於去年初,到距離北極圈約80公里的瑞典北部Lapland進行特訓,「原本是一個冰湖,只在結冰的日子即一月至三月劃出賽道,四日共16小時在冰湖上練習,車軚繫上釘鏈咬地、甩尾等,增加比賽時的信心。」他說,冬天在瑞典偏遠小鎮Arjeplog的Lapland,氣溫是負40度,即使穿了兩件防火衣,腳趾仍然冰凍。
陸恭和加入了車隊,記者以為所有訓練理所當然是由車隊提供,怎料陸恭和衝口而出,「很多人想成為賽車手,你沒有成績便會被淘汰,所以比賽報名費和訓練費是自己負責。我是『職業』車手,面對很多對手,除了剛才說的基本訓練,還有很多秘密訓練。」職業與業餘賽車手最大的分別是前者有固定的車隊薪水、團體贊助及固定賽程,業餘則以個人興趣參賽,沒有固定賽程及贊助需要自行籌措,陸恭和介乎兩者之間,沒有固定車隊薪水,但有團體贊助,他又視賽車是個人職業之一,比業餘車手投入更多。設六場比賽的大眾汽車中國賽尚酷R盃比賽,每年的報名費約四十多萬元;瑞典Lapland的冰上特訓,兩日共四小時訓練連住宿的基本組合,每人約六萬元,還有一班維修工作人員,粗略估計要花上數百萬元,比起他在2001年911後,在期指市場一鋪輸掉的四百萬元是多還是少?陸恭和沒有回答,「不少人參加職業賽多年,有多少在比賽獲得成績,可以成為官方車手。現在我有經理人,為我安排賽事及尋找贊助商。」簡單地道出他沒有浪費金錢與時間。
他可以走到賽車場上,全因2004年因癌病病逝的母親。陸恭和出生時,父母已經離異,他從小跟母親相依為命,13歲跟母親移民加拿大,「她對我這個獨子管教很嚴,只給午飯錢做零用,問她拿多一點,她竟然叫我自己去搵。」每個周末凌晨五時,陸恭和騎着單車派報紙做兼職。加拿大的冬天會下雪,陸恭和希望舒服地完成工作,14歲的他偷偷駕駛母親的汽車,「每次坐車也留意大人如何控制,所以無師自通學識駕車。屋企在斜波上,將車推出車房才開引擎便不會被發覺。」只消半小時便派畢原來需要個半小時的工作,冬天過後繼續偷車,「有一天,派完報紙泊車入車房,母親已經站在那裏等我。原來春天氣溫較暖,她起身後發現車身仍然熱,但沒有即時出聲,伺機揭發。」自此車匙被收起。

陸恭和的辦公室放滿他歷年在賽道上獲獎的獎盃。

最深刻仍是Lapland的冰上特訓,穿兩件防火衣仍覺冰凍。

每年1月至3月,瑞典Lapland設多條一比一的賽道,讓業餘及職業賽車手練習,陸恭和便在此進行冰極特訓。

去年11月,首次到澳門參加方程式賽。

陸恭和到日本接受特訓時,碰上日本汽車雜誌《GENROQ》訪問師傅田中哲也(右),陸恭和叨光登上了雜誌。

母離世 半年借酒澆愁

渴望開車的陸恭和一踏入可考車牌的年齡已考獲車牌,「15歲半通過筆試,教車師傅見我熟悉操作,第一堂後叫我不用再上課,在考車前補幾小時考牌技巧便是,16歲生日當日即考獲車牌。」母親因稅務問題獨自回流返港,陸恭和變得無王管,中學畢業後,日間在租帶店打工,晚上在車房做車房仔改車,儲到數萬元到美國波特蘭的賽車場,參加首個賽車課程,賽車手的夢想在此萌生。
不過,夢想始終敵不過生計及親友的勸諫,「媽媽沒有機會讀大學,很想我完成她的夢想,還有移民到加拿大後認識的香港朋友,也勸我一起讀大學。」1999年,26歲的他在美國東北大學取得金融及市場學雙學位,「有2nd honor,在容納兩萬人的禮堂畢業,媽媽也有出席。」
歡樂的時光總是短暫,2002年,陸恭和母親被發現患上卵巢癌。雖然陸恭和暫停所有工作,陪母親到加拿大及香港各大醫院進行檢查、做手術及化療,陸母昏迷前,以微弱的聲線對他說:「沒有要求你做甚麼,只要你開心便可以。」病魔最終還是把她帶走,跟陸母走的還有陸恭和大學畢禮所穿的畢業袍,以及陸恭和的心靈。母親已離開近十年,陸恭和還是眼紅紅地說:「有約半年每晚也是借酒澆愁,朋友勸我去睇心理醫生。」05年回復過來,就變成工作狂,一口氣投資五六間公司,高峯期有12間不同類型的公司。
外人看來陸恭和很風光,可是他半點高興也沒有,「不想有時間想起不開心事情,所以為做嘢而做嘢。」獲得真正重生,就在賽車上,「我開的公司是有成績,但沒有成就感。」他三年來花了大部份精神在賽車,所有公司同事也不會在他出賽及預備時打擾他,賽車場附近的市場就由他管理,方便賽車後可以管理及洽談生意,不諱言「從沒有做過一件事,比賽車更有passion、更認真。」陸恭和在賽道上,以引擎的發動聲、車軚與地面的磨擦聲,向守護着他的母親高呼會好好地活下去。

陸恭和在母親過世後活像爛泥,長輩送了一幅酷愛書法的中國國家領導人華國鋒墨寶「自強不息」,用來勉勵他。

2012年,他到英國銀石賽道接受Danny Watts(右)訓練。

陸恭和坐在賽車上,慶祝成為林寶堅尼官方車手的首場勝利。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