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練場上 輸劍不輸品

訓練場上 輸劍不輸品

傷殘劍擊運動員余翠怡在這多年來為香港參加過多項比賽,七金一銀二銅的成績令她聲名大噪,憑藉這鼓氣勢,她決定開辦劍擊學院培育新血。要令學院不只是徒具虛名,翠怡希望小朋友能從練習中學做個高尚的人,別在劍道上輸掉品格。

記者:張文蕙

攝影:伍慶泉

劍擊場教做人

說起開辦學院,余翠怡眼中彷彿有團火:「劍擊是我熱愛的運動,除了繼續比賽外,未來的日子我更希望能做些相關的職業,讓更多小朋友接觸劍擊,這樣比做個OL更有意思!」翠怡認為劍擊改變了她的生命,得到世界冠軍,又有正面的人生觀,今次與其他教練開辦學院,希望更多小朋友能接觸到這項「貴族運動」:「其他運動如游水、乒乓球等小朋友比較容易接觸,但劍擊則不然,需要安全的裝備,動作優美,開始前還要敬禮,結束也得握手,禮儀做不齊就會被取消資格。無論你輸掉了幾唔憤氣、幾討厭對手都得保持風度,運動員的人格情操也因此得到培養。我希望無論甚麼階層的小朋友,接觸劍擊之餘亦能學習成為『高尚』的人。」問她是否有意退役,她堅定地說會一邊打理生意一邊練習,很多人誤解運動員創業是為退休鋪路,但其實運動員也可不斷吸收經驗去貼近社會步伐。「最重要是我是屬於『這一代』的劍擊運動員,小朋友很容易就在網上找到有關我的資訊,知道我在這年代有甚麼成就,我們年紀差距較近,所以隔膜也少一點。」

她(右二)十一歲時患骨癌裝上義肢,幸得媽媽鼓勵重生。

余翠怡(中)指劍擊讓她得到朋友!

快樂喊叫鼓勵士氣

余翠怡與其他教練合資的劍擊運動學院(FSA)於上月開業,位於觀塘工業區,放眼望去有個近萬呎的訓練場。現年13歲的學員周穎津六歲時已開始接觸劍擊,她表示:「我是跟隨教練來這裏學的,第一個感覺這裏沒以前的訓練場般擠迫。」劍擊學院有近萬呎,較特別的是場內分開成人區及兒童區,成人區約有十條劍道,其中五條是國際標準劍道;另一邊的兒童練習區,驟眼看有一條條灰色的劍道,余翠怡解釋因為這裏的學員小至三歲,生怕孩子們會絆到腳,才創出這個兒童區。

學員周穎津(右)與媽媽說起練劍的苦與樂,最難忘是終於放下害羞大聲喊叫出來。

學員周穎津又指,轉來這裏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因為從前的地方與同伴們一起練得不太愉快,在這裏就大不同了。「從前與同學練習,輸掉給對方,對方的態度就會覺得我是手下敗將,而我也很怕再面對對方,每次比賽也失掉信心,連友誼也輸掉,慢慢在那兒的朋友也越來越少。但在這裏無論是比我年資長或短的都會互相支持,例如有些動作我做不了而輸掉,對方會跟我繼續練習,不介意作人肉劍靶讓我重複做那個動作,這樣劍術有進步,又不輸掉友誼。」周穎津的媽媽黎笑瑛亦很欣慰女兒有這種改變:「我明白劍擊是種競賽的運動,不過人品的培養也是這項運動的課題之一。六、七歲時她年紀小,每次輸掉都立刻哭出來,然後站在一角,整堂課都不願再打下去,情況一直沒改善,不過來到這裏無論其心情或態度都改變得較快。」這時周穎津也笑着說:「來到這裏,教練要我們每次得分都要喊叫出振奮的聲音,不知是否我怕醜,久久都叫不出來。教練說這個動作除了有助振奮自己,打團隊賽時也有利士氣,但我就是做不到。結果我和隊員都輸掉了,被罰做體能運動,但隊員們沒有一聲埋怨默默地與我一起受罰,還鼓勵我要試試喊叫。」媽媽這時插嘴說,有天女兒回家大喊:「我終於叫得出來了!」連她自己也感到欣慰。

現場看到FSA的學員練習時都面露笑容,沒有視對方為惡意競爭的對手。

此外,周穎津也喜歡這裏較靜,「一班的學員不太多,最多十個,有時還會兩至三個教練對五、六個學員,這比例下教練會多點糾正到我的動作。這裏的教練不會給太大壓力給我,沒有太多責罵,但每次輸掉都告訴我要知道為甚麼會輸,而不是長期為輸掉而不快樂。這點從前的我很難做到,例如我輸了給我認為不應該輸的對手,我會難過很久很久,如今我也開始扭轉這種思維了。」媽媽就指無論是余翠怡或是其他教練,都不是以高壓的態度去教育,而翠怡更能戰勝骨癌獲取冠軍,她希望女兒也能以此借鏡,面對困難以積極的態度面對。

年紀小至三、四歲的會用膠劍練習,翠怡指用鐵劍有機會拿不起,令小朋友失去興趣。

場內設有電動靶,小朋友用劍刺中着燈位便得分。

周穎津穿的是花劍保護衣,雖然有點重,但她一點不介意。

學劍的鞋需要選不跣腳的劍擊款式,亂穿有機會「一字馬」。

劍擊分(左起)花劍、重劍及佩劍,小朋友一定會從花劍學起,因為學得的技術最多,轉玩其他劍也得心應手些。

父子兵學劍變朋友

FSA除了有小朋友學劍的課程,還特設有親子班,余翠怡表示:「現在很多playgroup或運動課,爸爸媽媽只作為一個管接管送的角色,參與其中的成份很低,我希望能打破這個悶局,當父母也一起與子女接觸這個運動,大家一起進步,其實大家的話題也多了,也有交流,是一個真實的親子活動。而且小朋友剛來到學劍時一般都較慢熱,有家長一齊學,他們也快一點融入氣氛。」其中一對父子學員就是父親陳德偉及陳智謙小朋友。陳生指:「平日的兒童劍擊課多以備戰為主,小朋友多是學習『對戰』,而這種親子班是培養我們的興趣,節奏慢些,很適合我們。謙謙只有五歲,我希望他在沒壓力下和我一起學習,而且和我一起學也投入一點。」教練其時雖會在旁糾正錯處,但家長仍會以半個教練的角色教自己的小朋友,更有趣的是,學習時陳智謙有時也會反過來糾正爸爸的姿勢,這種互動的學習,親子間變成同伴,感情才真正有進步。陳智謙小朋友說:「以前學珠心算、游水都是一個人去學,爸爸都沒一起學,現在一齊學,多了東西講,越來越喜歡與爸爸玩。」而爸爸亦欣慰囝囝原本無時停的性格,上了兩三課竟然改善了不少,「因為劍擊這項運動很需要聽指令進行,囝囝和我玩得投入,有興趣學,上課自然聽話。」
學院裏的其中一個教練李錦輝亦帶了四歲半的囝囝李弘琛及九歲的囡囡李智穎到FSA上課,李錦輝指:「我這個又是教練又是爸爸的身份,聽起來有點尷尬,慶幸我小朋友很快已明白在不同地方要做不同的角色這道理。初時與他們對劍,糾正他們的行為,他們會嬲怒,不喜歡爸爸罵他們,後來我講解讓他們知道,最主要是想他們糾正姿勢,而且不可因為他們是自己兒女而偏私、放輕語氣,後來他們便習慣在FSA叫我Eric,回家才叫我爸爸呢!」李錦輝又指除了話題多了,囡囡看見自己的成績,加上劍擊本身的性質,令她的鬥心強了很多,遂給兒子嘗試。而囝囝李弘琛也說:「小時候看見姐姐輸掉會哭,贏了真的很快樂呢!」李錦輝因此看得出,給兒子也一起學,不只有助兩人親子關係,也令姐姐與他的感情更親厚!李錦輝更笑說,有時候下課去吃飯,囝囝李弘琛還會用手指作勢刺他,感覺很甜蜜呢!姐姐李智穎又則指:「以往我很喜歡玩iPAD的遊戲,現在很快就想和爸爸一起練劍擊了。」

陳智謙(左)與爸爸學習敬禮,有板有眼。

李弘琛年紀小小,卻樂於投入訓練。

(左起)教練李錦輝和囝囝李弘琛、囡囡李智穎。

劍擊運動學院
(觀塘巧明街115號柏秀中心1樓)

親子劍擊班
收費:$1,500/4堂
對象:三歲或以上小孩及家長

幼兒劍擊班
收費:$600/4堂起
對象:四歲以上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