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雲端:變質的算盤 - 丘亦生

金融雲端:變質的算盤 - 丘亦生

近日大馬拿督張曉卿控制的《明報》換老總一事,弄得全城關注,令人驚覺一向作風低調的東南亞財閥,其實在港的身影處處,經濟活動能力更越來越高,對香港的影響值得深思。
除了近期矚目的明報外,永亨銀行(302)剛剛亦確認被新加坡華僑銀行獨家洽購,市傳作價高達410億元,為華僑銀行歷來最大宗收購,這家星資銀行,意欲在港建立平台的決心不少。
對上一次東南亞資金如此大茶飯,要數到星展銀行於2001年以天價收購道亨銀行。當然,不可數漏的,還有大馬富商郭令燦家族持有東亞(023)約一成股權。

東南亞財閥 頻在港出手

東南亞財閥在港的活躍度,近年有上升的趨勢,出手亦越來越大手筆,泰國首富謝國民的正大集團,去年由匯控(005)手上購入平保16%股權,涉資逾700億元,市場嘩然,紛紛揣測其資金來源,有經營超市業務的正大,更一度打算連百佳也收歸麾下。
當然,東南亞財閥特別是華僑,在香港的投資有其歷史淵源,在紅色資本未抬頭時,已是香港經濟的一股重要力量,昔年不少藍籌及二線股均有他們的旗艦,如印尼林紹良的第一太平(142)及李文正的力寶集團,便曾經是中環的實力派,不過在亞洲金融風暴一役,元氣大傷,財力及生意規模均大舉收縮,甚至要把香港業務出售套現應急,經過了十多年的固本培元後,實力慢慢恢復,手上的銀彈又再次充裕,早幾年因為歐美的金融海嘯未有殺到埋身,反而造就其東山再起的機會。
與高峯期相比,東南亞財閥在港的經濟實力,早被華資及紅色資本遠遠拋離,但仍不可小覷其影響力,好像公職王陳智思,便是泰國華僑陳有慶之子,本身亦是亞洲金融集團和亞洲保險的總裁。他們對染指香港的傳媒業又特別感興趣,遠的可以追溯至創辦星島集團的胡文虎家族後人胡仙,今時今日香港兩份重要報章《明報》及《南華早報》的大股東,亦恰巧都是大馬富豪,當中郭鶴年在香港的業務,更加瓣瓣開大,香格里拉(069)、嘉里建設(683)及剛成功分拆的嘉里物流(636)。擁有一份傳媒,便擁有了不成比例的影響力,政商界均會畀面,當中好處,盡在不言中。

大國崛起 投資重心北移

過去香港在他們的心目中,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一來香港是貿易樞紐,二來香港對發展內地生意,是一個很有利的位置,他們當中不乏把總部設於香港,希望在這地建基立業,因此積累的政經資本,是意圖左右本地的遊戲規則,令其更有利於自身在港的可持續發展。
不過,在大國崛起後,他們的投資重心不斷北移,在香港的利益相對溝淡,在港的政經影響力,變成可以兌換內地利益的籌碼,香港對他們來說,不再是利益共同體,而是被碌卡找數的地方。這種質變,對於如何詮釋他們日後在港的部署及主張,或有不少啟示。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kfincentre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