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院緊急手術死亡風險最高

威院緊急手術死亡風險最高

【本報訊】醫院管理局公佈12/13年度《手術成效監察計劃》報告,威爾斯親王醫院首次緊急手術表現最差,病人死亡風險較其他醫院高33%,但非緊急手術表現極佳,高居第三位。報告認為,威院醫生對ICU接收哪些病人的臨床判斷有偏差,70%病床接收死亡風險很低的非緊急手術病人,令緊急手術死亡率高。
報告指出,作為中文大學教學醫院的威院首次跌入榜尾,緊急手術表現是17間醫院中最差。威院上年度進行457宗緊急手術,據悉最少有30宗死亡個案。但非緊急手術排的表現則名列前茅,排第三位,是首次有醫院表現「兩極化」。

ICU病床錯配

報告分析,威院緊急手術表現差,是因只有18.2%病人手術後入住ICU。該院有22張ICU病床,但70%病床接收非緊急手術病人,醫管局整體90%非緊急病人死亡風險少於4.4%;相反90%緊急手術病人死亡風險介乎0%至44%。
醫管局手術成效監察計劃總監袁維昌直言,他作為外科醫生,認為威院ICU病床運用不理想,他曾聽聞有病人因不獲深切治療而死亡。威院醫生判斷是否接收病人入ICU有偏差,「以前醫生靠經驗決定邊個收邊個唔收,係主觀睇法,直至今次報告先準確評估病人風險」。袁指,部份非緊急手術病人術後要緊密監察,但不需ICU的級數,可安排在加護病房,以騰出ICU病床接收緊急手術病人。瑪麗醫院也有70%ICU病床接收非緊急手術病人,但該院有12張外科加護病床協助接收病人,故未有影響手術表現。報告建議威院加開外科加護病床,但未有時間表。
有醫生表示,威院ICU不少病床被進行非緊急手術的中大教授預約,「同病人做手術之前book定ICU床,有床先至做」,以確保病人術後有適切治療。「因為係教授關係,所以好多床會被book咗,令緊急手術病人冇床用」。另有醫生指,一些被威院認為死亡率高的緊急手術病人,「其實可以救得番,之後有幾個月命,可能佢哋認為唔值得,應該留番張床俾一定醫得好嘅非緊急病人,呢個係價值觀問題」。
報告又指,仁濟醫院谷底反彈,於緊急手術表現最好,其餘依次為東區、瑪麗及明愛醫院,病人實際死亡較預期少。非緊急手術表現最好依次為東華、律敦治及威院。威院稱,該院面對外科病床、ICU病床及醫生不足、急症ICU深切治療部病床平均住用率82%,院方會研究作改善。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 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