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d女出海做漁民 體驗真正本土

Band女出海做漁民 體驗真正本土

[漁民系列] 近年本土意識抬頭,然而作為本土文化根源的漁民,卻甚少人提及。漁業式微,在近岸捕魚的漁民愈來愈少,或許將來年輕一輩還未及了解,水上人的文化已經絕跡。由全職音樂人組成的樂隊M.I.F.F.,早前便親身到漁船過夜,希望藉此了解漁民的生活。

帶樂隊出海的梁福如以圍網船為生,主要在晚上作業。他在會開多隻小艇,打着大光燈,吸引追光的魚,然後用圍網的方法捕撈。現年66歲福如叔在小漁船上,跟band友們憶述自己年輕時代:「我由五﹑六歲開始做,我記得我六歲便圍網。大部份都是池仔魚﹑魷魚和白飯魚等等。我想會做到80歲,哈哈……」他曾經做過不少行業,例如在新填地抹車,又當過水手及船長等等,但當漁民始終是他最愛的職業。

已經是第二次上船的M.I.F.F.,不但拿結他上船跟福如叔對唱,早前更特別為他作了一曲《順》,抒發對水上人生活的感受。其實幾隊本地樂隊已經先後上過漁船體驗,並在去年九月舉行了「聽‧漁文化音樂會」,以歌聲保育漁民文化。安排樂隊到船上體驗的「香港仔坊會社區服務尚融坊」社工潘姑娘表示,不少漁民都擔心,像咸水歌﹑漁家菜和捕魚方法等水上人文化,將會慢慢消失。事實上,現時於香港海域捕魚的漁民只有340人,而且大部份超過60歲。正因如此,漁民都非常樂意跟年青人分享。不少樂隊成員則表示,不希望香港的本土行業消失,期望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傳承。

漁民如何面對將要消失的傳統? 請留意明天 [漁民系列] 報導。

記者:葉瑞媚

愛地球 齊齊Go Green: http://green.appledaily.com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