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聯手創業 南遷香港奠基 雄心膽識稱霸影壇

兄弟聯手創業 南遷香港奠基 
雄心膽識稱霸影壇

【本報訊】邵逸夫憑藉電影起家,他成立的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舉世知名,除推動了本土電影業發展,亦捧紅一班電影明星。曾主演《刺馬》的邵氏巨星狄龍,與邵逸夫私交甚篤,昨日得悉舊老闆離世感到悲痛,狄龍猶記得當年自己犯官非,邵逸夫替他寫信向法庭求情,令他逃過一劫。狄龍畢生也難以忘懷其恩德。
記者:何永寧

1975年,68歲的邵逸夫與一眾邵氏影星拍大合照。時為邵氏電影王國全盛時期,旗下紅星多不勝數,計有汪禹、井莉、劉永、岳華、谷峰等等。

邵氏巨星狄龍於1968年投考邵氏的南國演員訓練班入行,73年憑《刺馬》飾演大反派馬新貽,獲得台灣金馬獎的「優秀演技特別獎」,自此奠定其武俠片小生的地位。不過當年因少不更事,他曾與人發生衝突而犯官非,幸得邵逸夫相助,令其命運得以改寫。
狄龍昨日聞邵逸夫死訊感到傷痛,他在電話中說:「六叔係偉大電影工作者,無論事業或各方面佢都好成功。當年我犯官非,佢幫我寫信向法庭求情,令我逃過一劫,我一生感激佢。後來佢經常帶我同老婆去遊歷中國,認識中國文化,我先了解到佢對教育好重視,呢方面佢捐咗好多錢,好值得敬仰!六叔係一位談笑用兵嘅老闆,佢以前成日同我講,做人要有寬容之心,呢方面我要向佢好好學習,我永遠懷念佢。」
至於另一邵氏小生、正在內地拍劇的姜大偉接受訪問時說:「係我哋呢行人嘅損失,以前喺邵氏成日見佢,六叔嘅離去令我非常非常傷心。」
要細說邵逸夫的電影王國,則要從頭說起。1924年,大哥仁傑對當時興起的電影業雄心壯志,在二弟仁棣、三弟仁枚和六弟仁楞(即邵逸夫)的同意下,於上海創辦天一影片公司,四兄弟攜手建立霸業。天一由邵家四兄弟各司其職,仁傑擔任總經理兼導演,仁棣負責編劇及會計,仁枚主管發行,邵逸夫則負責外埠發行。天一成立之時,邵逸夫仍是中學生,但他很快已上手,還修讀編劇和攝影。

邵氏掀起青春歌舞片熱潮,圖為李菁主演的《花月良宵》。

狄龍在《刺馬》表現出色,奠定其武俠片小生地位。

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揚威亞洲影展。

南洋起家飽經戰火

天一迅速崛起,卻招其他電影公司聯手抵制。其中明星公司的老闆周劍雲聯合其他五間電影公司抵制天一,是為「六合圍剿」。及後邵仁枚和邵逸夫帶着放映機,到南洋東奔西走放映天一的作品,終於跑出名堂,並建立發行網絡。1930年,兩兄弟在南洋正式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2年日軍侵華,內地政局不穩,天一南遷香港,改名天一港廠,邵逸夫返港打理業務。兩年後,邵氏兄弟合作拍攝由名伶薛覺先主演的首部國產有聲電影《白金龍》。1936年,天一港廠發生兩次大火,母片幾乎盡毀,心灰意冷的仁傑決定退出電影界,仁棣遂回港接掌業務,並將天一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拍攝大量低成本電影,業務蒸蒸日上。惜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令邵逸夫的事業再受打擊。

張國榮也拍過邵氏電影《楊過與小龍女》,他扮演楊過。

邵逸夫於67年起用大導張徹開拍武俠片種《獨臂刀》,取得空前成功。 劇照

清水灣建邵氏片場

戰後,仁棣重整旗鼓,又將南洋影片公司改名為邵氏父子公司,開拍大量國語片,南洋片場也改名為邵氏製片廠。1958年,邵逸夫來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正式掌管電影業務,並在清水灣籌建邵氏影城,奠下電影王國基礎。
其時香港電影業,屬陸運濤主持的電懋和邵逸夫的邵氏包辦了影片生產、發行和上映三環節,進入了兩雄相爭的局面。邵逸夫上場後,即向電懋展開挖角戰,成功招攬以林黛為首的多位大牌影星過檔,又羅致鄒文懷加盟任宣傳主任。
1961年,兩大公司短兵相接,電影《紅樓夢》鬧雙胞,電懋慢工打造,邵氏卻日夜趕工搶拍,最後搶先推出,令電懋的《紅樓夢》胎死腹中。1964年,陸運濤意外身亡,電懋潰不成軍,更促成邵氏雄霸香港電影業。
邵氏電影以「邵氏出品,必屬佳片」的口號掛帥,首部電影是由李翰祥執導、林黛主演的黃梅調電影《貂蟬》,該片在亞洲影展上奪得五項大獎,令李翰祥一炮而紅。其後的《江山美人》、《千嬌百媚》、《梁山伯與祝英台》及《武則天》等同樣叫好叫座。
60年代中期,邵逸夫大膽起用胡金銓和張徹兩大導演,開闢新片種——武俠片,先後捧紅了王羽、姜大偉、狄龍和陳觀泰等武打影星,由王羽主演的《獨臂刀》更是取得空前成功,當時邵氏幾乎壟斷了香港電影市場。

六叔年輕時與三哥邵仁枚(左)跑到南洋為天一開拓電影市場。

電影《楊貴妃》60年於中環皇后戲院上映,請來前總督柏立基出席首映。

競爭激烈棄影從視

直至1970年,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電影公司,邵氏的年產量和票房隨即大不如前。邵逸夫有感電影業越來越難做,遂於85年取消全部院線,兩年後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致力打造電視王國。
2003年,六叔在將軍澳重建邵氏影城,六嬸已表明會再拍電影。至2009年,六嬸小試牛刀,以邵氏名義和無綫合作拍攝電影《Laughing Gor之變節》,將電視劇集《學警系列》搬上大銀幕。之後邵氏還推出多齣賀歲片,包括《72家租客》、《2012我愛HK喜上加囍》及《2013我愛HK恭喜發財》等等。

1962年,著名國際影星尤伯連納(中)在邵逸夫(左)和鄒文懷陪同下參觀邵氏影城。

上海起家 香港發迹

1924:在長兄邵仁傑帶頭下,四兄弟聯手在上海成立天一電影公司,開拓電影版圖
1926:往新加坡協助三哥仁枚打理電影業務
1930:與三哥在南洋成立邵氏兄弟公司
1931:赴美購買有聲電影設備和學習當地技術
1932:日軍侵華,內地政局不穩,遂回香港助大哥仁傑打理天一港廠
1938:天一電影公司改名為南洋影片公司
1958: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並於清水灣興建影城,同年讓李翰祥拍攝黃梅調電影《貂蟬》
1967:讓張徹拍攝《獨臂刀》,開闢武俠片片種,票房大收,成功打造王羽、劉家輝、陳觀泰等武打巨星
1969:方逸華加入邵氏兄弟公司,初在採購部工作,漸成邵逸夫身邊的大紅人
1970:鄒文懷另起爐灶成立嘉禾電影公司,與邵氏分庭抗禮
1980:新藝城成立,對邵氏和嘉禾構成極大衝擊
1985:邵逸夫將部份院線出租給德寶公司,同年取消香港全部院線
1987:邵氏宣佈停止生產電影
2009:邵氏與無綫合作拍攝電影《Laughing Gor之變節》,其後推出多部賀歲電影。

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