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高壽 日看兩三部新片 - 杜惠東

百歲高壽 日看兩三部新片 - 杜惠東

百歲高齡的邵逸夫爵士,龜齡鶴體,入型入格,是人間龍鳳松柏之長壽命相典型。中國古語云「千金難買老來瘦」,自我們有記憶以來,邵爵士數十年來已是青松瘦體,鶴格之軀,多年以還皆精神奕奕,目光精澈,神閒氣定,圈中人多年來傳他精於氣功,已練到甚高層次,飲食精簡且定時少量,TVB每年台慶必見他笑意盈盈亮相,主持大局,好個仁偉長者。作為香港影視業主流元祖祭酒級人物,深得全港以至全中國全行敬重。
邵先生不但是香港,且更是中國影視的開山元祖人物,帶動了中國影視革命獲得今日成就之先鋒。
邵氏一家確是中國影視傳播業的啟動者,人人叫「六叔」,當知邵氏六兄弟在中國影史上皆赫赫有名。邵氏長兄邵醉翁在無聲電影初入中國時之1930年便在上海組成天一電影公司,初期製作放映無聲電影(默片);1931年,邵老大醉翁向美國美高梅公司租借收音器材,和李萍倩聯合導演、中國第一部片上發聲電影《歌場春色》(楊耐梅、宣景琳主演),在上海連滿三月,邵老大即將此片送南洋星馬各埠上映,由邵老二邵邨人押片前往,遂開始了邵氏與南洋不可解的關係。
及後1937年,上海被日本軍佔領,邵氏兄弟邵仁枚、六弟邵逸夫等人均遠走星馬。
至1948年後國共內戰告緊,上海經濟崩潰,邵氏兄弟多人帶着天一在上海拍的《木蘭從軍》、《兒女英雄》等片的一餅餅拷貝,在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各地遊走;星馬晚間無風雨,他們在空地搭起銀幕放這些映畫戲維生,持續到四十年代初。
1907年出生、最小的六弟邵逸夫,此時已屆卅多四十歲,和一位姓余的大地主僑領之女友戀愛結婚,相傳此余家便是前清遺老大官貴人余東璇家,並有兒子余經緯(後來做過TVB主席);而邵六叔得富妻資助獲新加坡兩大片地段,就學祖家上海繁華了半世紀的綜合娛樂場「大世界」,在新加坡也開了「大世界」遊樂場,一年之後生意大佳,又加開「新世界遊樂場」,裏面有歌廳、雜耍場、歌唱舞台,有獎小賭攤位和多家他們的本業電影院。
五十年代,邵先生和二、三兩兄挾大筆坡幣征港,開設電影院和製片業邵氏公司,一家上海人之電影業放映和製作先驅兄弟,就如此由滬而南洋再由星馬回師香港生根發迹,主力就靠最小兄弟六叔之驚人遠見。
最早拍電影、聯絡美國大公司又演導製兼任,已是搶先時代一步;在南洋由放映人轉為投地擴大經營遊樂場之第一桶金,轉進經濟向上發展中之香港,兄弟又兵分買寫字樓及買院放映及買地建片廠兩路行事、把邵氏發展為亞洲最大以至世界知名的大製片公司,此是遠見之二。
重金重用社會精英智者鄒文懷、何冠昌、朱旭華(朱家欣、朱家鼎之父)、方小姐(方逸華)等,放資放權、越玩越大,此是遠見之三。一踏入六十年代把全盤重心改營電視和地產,從此邵氏連無綫出金蛋如大河氾濫財源飛增,此是邵爵士遠見超卓之最。
時至今日,邵氏兄弟後輩多人,仍未放棄南洋星馬之龐大商業權益,仍維繫千絲萬縷關係,身為商人關係散播各國以保一族實力之全面,這「南洋上海幫」之智慧,注定他們是最先進一族;而智慧,更是全面的。
邵先生一生活躍生趣盎然,數十年來紅袖添香常常身畔多美女,「風流而不下流」已是爵士名言,果然如此多年來有春風薰得遊人醉的微香飄掠卻從沒正式緋聞,保身保健保譽同時持之以恒,真是神仙也無他如斯智慧逍遙。
熱愛電影果然是邵爵士貫徹生平之喜,百歲高壽的他仍常日看兩三部各國及本地新片,熟知本地新舊導演狀況。外傳他勤練氣功並精簡飲食,說爵士每天三頓定時、午晚飯只吃一碗上等魚翅,一小碟青菜和一碗白飯。
但邵爵士多年夥計鄒文懷私底下透露真相,說邵先生真正飲食是每頓飯必吃一小尾清蒸海魚,少油少鹽只放少少醬油,吃得絕對健康,到現在仍然堅持每日有魚。

資深電影人 杜惠東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