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惠珠變臉前 撐港自決居權 反駐軍 事隔30年 挺釋法歪曲普選淪建制打手

譚惠珠變臉前 撐港自決居權 反駐軍 
事隔30年 挺釋法歪曲普選淪建制打手

【英國檔案解密】
【本報訊】英國解密文件除重現歷史,亦揭露一些港英人物的面目變遷。當年是行政局成員的港區人大譚惠珠,在談判期間主張港府審批居港權、反對駐軍;30年過去,卻成為撐釋法、歪曲普選的建制派打手。前記者劉銳紹指,這批人的變臉,令老左派慨嘆「早愛國不如遲愛國」。
記者:林偉聰 張婷婷

香港前途談判全由中英兩國政府主宰,行政局的非官守成員就成為英方唯一了解港人意願的渠道。84年談判進入關鍵階段,行政局就在1月、4月及9月多次與英國首相戴卓爾夫人及其內閣官員會面表達意見。現時為港區人大、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及大紫荊勳賢的譚惠珠,當年亦是行政局非官守成員之一,得以躋身這一系列會議。

涉隱瞞利益失議員身份

當時港人的身份及居港權問題成為焦點之一,譚會上明確表示「特區政府可以控制誰有居港權是十分重要」;不過回歸後香港面對的居港權問題,譚的態度卻180度轉變,一再主張釋法,將決定權拱手讓予中央;最近熱議的單程證審批權,譚更指權在中央「冇得郁」,與當年主張大相逕庭。
當年港人另一憂慮是解放軍駐港,譚亦反對駐軍。北京當年承諾若收回台灣將不駐軍,譚促英方要求中方給予香港同樣待遇。回歸後,譚卻變成解放軍的「頭號粉絲」,大讚解放軍「順利進駐」後「行為深得民心」,每年出席「中秋勞軍」等大小駐軍活動,近日對軍營示威又義正詞嚴指「駐港軍隊代表主權,必須尊重」。
當年譚為推動民主感焦急,向英外相賀維批評港府鼓勵港人推動政改不夠積極,認為做法必須改變;更指行政立法兩局應推動更多港人在97前籌組政黨。30年過去,如今她籲政黨政治推遲至2017年普選後才處理,又以基本法委員會委員的身份,經常就普選程序作出詭辯,近日更指「普及平等不包括提名權及被選舉權」,為篩選護航。曾是四料議員的譚惠珠,90年出任交通諮詢委員會主席時,被揭發未有申報擁有的士公司股份,涉隱瞞利益衝突,翌年失去兩局委任議員身份,港英政府亦與她疏遠。她自此全面投靠北京,成為建制派重炮手。
採訪前途談判的《文匯報》前記者劉銳紹不點名指當年不少港英精英向英國猛烈批評北京,言猶在耳,他們就成為了北京的「座上客」,令一些傳統左派慨嘆「早愛國不如遲愛國」。

譚惠珠曾反對解放軍駐港;回歸後卻大讚解放軍進駐得民心。資料圖片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