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主席:棄明投暗 - 盧先亞

好不主席:棄明投暗 - 盧先亞

一代傳媒大亨的離去,確然可惜,但畢竟已是年過百歲,此生福氣已納,還望六叔一路好走。但令人更加婉惜的是,相信係日月報的人事變動,這個早有先兆的清洗行動,雖是意料中事,但仍為傳媒行業帶來很大的震撼,且影響深遠。
這不只是一個總編輯的調動宣佈,而是一個歷史悠久、年過半百的媒體,終於失守的公告。一眾媒體在回歸後不斷受到無名之手干預,新聞自由危在旦夕,怎不教人心寒。

揭偽首僭建 種下今日果

我不認識劉進圖,不過倒有不少共同的傳媒朋友,幾個月前,劉總編且透過友人邀約出席講座,探討軟實力議題。請恕在下才疏學淺,一聽到要講「食」力(縱然是軟)已然自慚,再加上日月報向來詡稱「公信第一」,更當敬而遠之,未敢高攀,惟有婉拒美意。沒想到數月過去,總編已然讓位,軟實力「硬」起來非同小可,豈容小覷。
雖與劉總編緣慳一面,不過亦知前年該報率先揭露偽首山頂大宅僭建,而報道刊出前,偽首更曾主動致電劉總編進一步「了解」,令公眾質疑其向媒體施壓,同時亦令該報公信力備受動搖。或者今天的果,不過是當日早種的因。
報章亦在一個星期前剛發佈的傳媒公信力調查中,失落中文報章的第一排名,報頭即刪去「公信第一」字眼,隨之而來「刪」除的也就是總編職務。
本港傳媒被河蟹事件其實早已不斷蔓延滋長,同時也是商人辦報的後遺症。港英年代,《文匯》、《大公》均為中共喉舌,而《南早》則貴為官方聲筒,華僑另有隔岸傳聲之責,其他可謂百家爭鳴。但今時今日,能夠繼續保持中立的媒體究竟還剩多少?
早在「南紅早報」可以由內地人出任總編(此時不過換「馬」)已知本港新聞自由大勢已去。而近年一些財力較弱的媒體更早被招安收編,在大事大非的新聞當前,竟常有出人意表的頭條新聞,一些洗腦式的評論內容,同令人咋舌不已。
日月報早年最得知識分子歡心、而香港第一健筆亦為人言報立信,但自從商人接掌,偏頗內容時有出現,前有特首選舉期間,報道明顯梁唐有別;後者在為該報撰文的著名評論家練乙錚遭偽首以律師信警告誹謗後,非但未為先生護航,兼且翌日即「跪低」致歉。
除此之外,專欄作家文章被斷章被抽起、訪問內容被竄改亦屢見不鮮。甚麼編採獨立,編輯自主,早已被拋諸腦後。

政制關鍵時 傳媒大清洗

有說本港每逢有關政制的關鍵時刻,傳媒都會出現一輪大清洗,如97年回歸前夕和及後港府欲推出《23條》,都有反共或反政府的文字工作者因諸般理由被迫停筆,而在今年這個政改如箭在弦、佔中一觸之年,更加令有關方面嚴陣以待,個別傳媒更已快人一步,自我審查及清洗,由明轉暗,教人情殤。
題外話,原來小秘亦曾在日月報工作,可幸早悉先機,棄明投暗,不失明智,而我當然樂於大開「暗」門以待。

盧先亞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 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