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激怒和爆發之間(上) - 嚴浩

在激怒和爆發之間(上) - 嚴浩

「在激怒和爆發之間有一個空隙,在這個空隙中存在有主導我們反應的能力,在這個能力中,顯示了我們的成熟和自由。」奧地利心理學家Viktor E. Frankl提出。
成熟是有能力控制情緒,自由是不讓情緒主導自己,原來是這樣。
從人類中出現聖人以來、從地球上有「神」出現以來,這個空隙一直屬於玄學、哲學與宗教討論的範圍,與我們的身體器官沒有一點關係,今天我們可以更準確地講,在激怒和爆發之間有一個「杏仁核」,這個杏仁核不在杏仁裏面,正正就在我們的腦子中,美國紐約大學神經科學中心Joseph Le Doux在他的書《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記錄了他如何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出人類大腦中的杏仁核怎樣支配我們的情感和情緒。
杏仁核在我們的太陽穴的正內方,左右各一個,主宰我們的感覺與潛意識,這個器官在母體中就開始生長,當零歲的時候已經成熟,嬰兒從零歲的時候已經懂得恐懼,這是一種生物本能,與百萬年的遺傳密碼有關,人類從零到三歲的理性思維還沒有發展,對外界的反應由杏仁核主導,所以嬰兒在激怒和爆發之間沒有空隙。我們的眼、耳、鼻、舌與身體對外界的反應,在發生之前也先經過杏仁核,在這個功能與時間的空隙中,同樣「存在有主導我們反應的能力,在這個能力中,顯示了我們的成熟和自由」。
《心經》中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討論的正正是這一個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