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小朋友寫字唔靚、拿筷子又不穩?或與小肌肉控制能力差有關係。註冊物理治療師魏志榮表示,兒童小肌肉發展需透過環境刺激自我開發,但不少家長及家傭對幼兒呵護過度,加上幼兒從小接觸電子產品,習慣「篤」螢幕,卻少接觸其他玩具,會阻礙手部小肌肉發展,影響拿筆及各種用具的穩定性,名副其實輸在起跑線。
記者:嚴敏慧
大肌肉和小肌肉為籠統分類,簡單而言,大肌肉是指四肢及軀幹等肌肉,負責控制舉手投足等大動作;小肌肉則為手指、手掌等肌肉,負責控制細微動作如數手指、扣鈕等。魏志榮表示,日常生活中每個動作,均要大小肌肉互相配合,例如伸手取物便要手部小肌肉控制伸手、執起及握緊。
過份溺愛阻礙發展
兒童的肌肉會隨着成長自然發展,一般毋須特別訓練。他舉例,7至9個月大的幼兒會懂得利用三隻小手指黏起東西;到10至11個月大,可用拇指及食指頭拾取細物件;一歲起懂得叠起兩塊積木,隨着年齡增長越叠越多。利用小肌肉操作的自理動作,如一歲半會拉脫襪子,三歲會解開鈕扣,都會自然學會。
不過,家長對子女的過份溺愛,隨時阻礙幼兒的小肌肉發展。他說,近年不少港孩有家傭照顧,只需飯來張口,扣鈕、綁鞋帶等全由傭人包辦,結果相應年齡應該會做的小肌肉動作,例如以湯匙及叉子進食,因為沒有機會學習,全部一竅不通,「如果由細幫佢綁鞋帶,隨時到10幾歲都唔識綁」。
另一個會阻礙兒童小肌肉發展的元凶,則為平板電腦及智能手機。他指出,不少數個月大的嬰兒,已可用一隻手指「左篤右篤」,但這個動作與活動小肌肉無關,加上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可致頸腰背痛,幼兒使用要適可而止。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