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1月5日《蘋果》副刊李怡先生以一句出自法國作家馬爾羅(Andre Malraux,1901-1976)的小說《人的命運》,原句是:一個人是他一生行為的總和:他所做的,和他能做的,寫了一篇「我所做的,和我能做的」。
先生說這句30多年前的話他至今仍然記得,「因為它對我其後的人生太有影響了。」
李先生說「否定自己,改變認識,絕不是『變色龍』。後者是從個人利益、權位考慮,扭曲自己;前者相信人是要從不斷內省中得到進步的,因而要忠於自己。我的人生不須別人判斷,我只相信『我所做的,和我能做的』。」這番見解實在發人深省!
我做人一直很執着,很在意別人對我的評價,總為自己一片真心被誤會曲解而憤憤不平,不討回自以為的公道,誓不罷休,結果反被指挑釁四周圍點火頭。更又自恃生性剛烈嫉惡如仇,咄咄逼人寸步不讓,惡性循環,講多錯多越搞越大越糟糕之餘,樹敵更多。遭受沉重打擊曾經一段日子意志消沉發晦氣,既然好人難做兼冇好報,一於「顧自己」有理冇理好人壞人好事壞事全部懶理話之你。以為從此安心立命,居然寢食難安,就是因為我沒有忠於自己,因為別人扭曲、甚至出賣了自己,怎能不精神分裂?
已故美國總統甘迺迪有句名言,「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甚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甚麼。」放諸人生、職場,任何角色皆通用。人生定有高低起伏,事業何嘗不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所以大條道理以做不來不能做來開脫?
當然,要做到李怡先生的境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想他日自己的總和令自己蒙羞的話,就不要計算計較,接受不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開始做起吧!
張慧敏
http://www.facebook.com/HKcareerdoctor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