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內地同胞,感覺總是複雜的。
筆者曾居外國,與不同背景的華人和外國人都有接觸,彼此也時有探討內地人對奢侈品的狂熱。
內地人不只橫掃香港奢侈品,在全世界亦一樣,真的如此富有嗎?且不論財富指數等一堆數字,這些人中大部份,在國內是如何生活?他們又能維持在香港或海外的生活水準多少天?大家未必知道,他們在國內吃早餐是三塊錢油條豆漿,午餐只是八塊錢,而晚餐永遠在家解決。你吃一個lunch的錢已夠他們一家人一天的開支,他們所住物業價值更只有你的五分一。但因為生活指數低,他們能用餘錢偶爾豪一次。曾經眼見一同胞由廣東道名店手提幾袋戰利品大搖大擺出來,迅速竄入一條小巷,從LV袋中取出冷粽和一樽水,狼吞虎嚥後,又一頭扎入人群。
他們之中較富有者,下一代或許在國外留學。這些年輕人在名店一擲千金,流連於賭場夜店。大家為他們的行為瞠目結舌,但對比他們父母在國內的簡單生活,想想他們出國前的單調情形,你能聯想到這一切與眼前這群年輕人有任何關係嗎?
是甚麼令同胞們一夜「暴富」呢?難道人人買了Lotto?Lotto其實埋在同胞的意識中,而兌現的是不可一世的自我膨脹。曾經赤貧、閉塞與落後,長期被看不起,令中國人內心深處有一種自卑情結,在離開國境一刻瞬間爆發,驅動着他們作出種種難以理解的行徑。
筆者一次搭飛機,鄰座是一位中年同胞。吃完飛機餐後,他下意識由襯衫衣袋中取出香煙,準備點燃。空姐上前制止,場面極尷尬。空姐走後,同胞發牢騷,「我一時不記得自己在飛機上,有那麼大不了嗎!真能炸了這飛機不成!」他激動地重複同一句話,「咱中國人沒別的,有的就是錢!」我有點lost,實在聯想不到兩者有甚麼關係。事後幾天,我慢慢有了點頭緒。他對於自己可以出埠旅行,覺得中國人終於揚眉吐氣;殊不知在飛機上失禮,自卑的心理蓋過了一切,自我保護機制不自覺啟動。唯一可以掩飾自卑的,如他所言,就只有錢。
某次看到一部關於大逃港的紀錄片,其中一段令我感觸頗深。一對兄弟,哥哥成功游水偷渡來香港,弟弟被國內邊防抓獲。時過境遷,哥哥成了一位普通的香港市民,而弟弟在深圳有了自己的事業。多年後兄弟重逢,弟弟對哥哥說,「你當年去得香港幾咁威呀。但今日我敢講,我好過你一百倍!」壓抑內心幾十年的深深不忿在這一刻表露無遺!
J君來自國內一個普通家庭,平時生活樸素,筆者誤以為這位年輕人有節儉美德。一次無意間overheard他與同學吹噓自己昨晚又落賭場,上落過千;並問同學「你們有我這樣大手筆嗎?你們一輩子都不會明白我的快感。」同學問他功課做得如何?J君沾沾自喜,「我這類公子,自然有人幫我代勞啦!」 J君對先進的地方充滿嚮往,對自己的出身又耿耿於懷。
有一日,J君詭異地說自己剛從香港回來,「爽,真他媽爽,我從沒這麼爽過。香港人不是看不起大陸人嗎?還不是一樣服侍本公子!我在一個路邊攤,一口氣買五十串魚丸,五十串燒賣。看那人手忙腳亂,真叫爽…我最喜歡坐那天星小輪。我搶了個船頭位,來回的坐。邊吃魚丸與燒賣,邊看着這些活得跟狗一樣的香港人,氣喘如牛地上下渡輪,真他媽爽!」
同胞們為了改變與「提升」自我,爭先恐後用名牌。以為只要有一件名牌在身,即刻能改頭換面。K小姐剛去外國時有國內學生氣質,略顯膽怯與內向,認識一群已在國外生活一段時間的同胞朋友後,迅速擺脫以往十幾年的形象。現在的她,出入同時戴上金色Chanel耳環,Hermès手鐲,背上一個白底彩色LV Monogram袋,裏面必備一個橙色Prada錢包,腳踩至少七寸紅底Christian Louboutin。她身材矮小,比例上極不協調,但她充滿自信,儼然一social butterfly!別以為她已變壞,其實不然。她是國外年輕同胞的主流,甚至比其他學生更上進,assignment永遠盡力完成且準時交,亦常見她流連於圖書館。
S小姐自視極高又好勝,無奈成績不好,大學惟有報讀非中國人熱衷專業。覺得在朋輩面前抬不起頭的她,開始以名牌掩飾不如意的大學生活。她畢業後積極尋求移民,失敗後立即轉軚,居然勁踩外國,周圍吹噓回中國大把世界。回國後的現實令她跌入谷底,名牌再一次成了她最好的偽裝。雖然S小姐的薪酬已經回到第三世界standard,但幾乎每個星期都看到她update自己與新買名牌的合照。一個名牌手袋卻要花去其幾個月的薪水,S小姐仍不惜借錢保護脆弱的自尊。這一切的惡性循環還在繼續。
尉茗璵
自由撰稿人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 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