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傳媒被染紅事件不斷「傳染」,英文報章《南華早報》2011年改由吉林省政協王向偉出任總編輯,結果「南早」變「紅早」,李旺陽「被自殺」一事只以內版100多字的簡訊交代;後來到《信報》被抽走轟無綫新聞的文章段落、商台調走經常批評梁振英政府的主持李慧玲等。學者更指出,本港每逢政制關鍵時刻,新聞自由都會受干預。
梁振英打壓練乙錚
前年6月7日《南華早報》發給學校和酒店等的訂戶版,將李旺陽「被自殺」的新聞放在A8中國版,約佔六分之一版面,但零售版卻被發現把相關新聞濃縮成100字簡訊。《南早》去年7月刊登阿里巴巴主席馬雲談管理之道時,以六四大屠殺作例子,稱六四中的鄧小平是「當時最正確的決定」,激起社會批評,但撰寫有關訪問的記者期後發聲明宣佈辭職,稱最初刊登的文章是「錯版」。
《信報》近年亦屢出現「河蟹」事件,除去年初練乙錚在該報評梁振英「涉黑」,後遭梁以律師信警告誹謗,《信報》未有為練護航兼「跪低」致歉外,同年8月改由郭艷明出任總編輯後,被指抽起「獨眼香江」版轟無綫新聞文章段落,引發該版全組人請辭。
浸會大學新聞系助理教授杜耀明指出,本港每逢到達有關政制的關鍵時刻,傳媒都會出現一輪大清洗,如97年前後和回歸後港府欲推23條,都有反共或反政府的作者被停止在副刊撰文,估計中央近年逐步出手干預本港新聞自由。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