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水晶蕾絲 手做立體花紋

意大利水晶蕾絲 手做立體花紋

蕾絲是名貴布料之一,配合高貴的晚裝別有一番風韻,故經常被用於高級訂製服中。可惜現今時裝如快餐般,價格便宜、款式無窮無盡,那些高質料美麗蕾絲的背後沒有人明白當中的千錘百煉。對於一些追求品質的時裝老字號來說,顯然無所適從,不是光榮結業,就是後繼無人。幸好,繼續留下來奮力傳承的張正年和張秀芳,還在堅持上乘質料。那千絲萬縷的情才是最好的印證。

記者:胡靜雯 

攝影:林栢鈞

意大利水晶刺繡蕾絲

每碼萬元以上,具立體效果,是近年最流行的蕾絲,每塊刺繡都是人手在蕾絲上用針線固定。

意大利Guipure Lace

每碼一萬元以上,全人手一針一針編做,生產量不多;圖案與圖案編在一起,底部沒任何紗網連接,厚實得來好考功夫。

意大利拼色蕾絲

每碼超過一萬元,刺繡由人手縫製,顏色有漸變效果,看上去層次分明,摸上手有質感。

瑞士古董蕾絲

擁有60年歷史的鎮店之寶,珍貴處在於雙面都是同一圖案,難度極高,所以花紋較簡單。

這件長衫同樣用上瑞士古董蕾絲,只是圖案不一樣。(未定價)

內地平價蕾絲

內地蕾絲花紋跟英法的對比絕對差天共地,兩厘米闊的棉質蕾絲約$10/3碼,屬廉價貨。

香港租金貴,事事講求效率,小店難以生存。以專賣紡織布料為生的疋頭公司可謂少之有少,更遑論是度身訂做的時裝店。在香港成立將近70年的張水法時裝設計疋頭公司(Zeepha Couture),可算是跟香港時裝一起經歷起與跌。1946年首次在香港大酒店(現為中環中建大廈)開業,1965年遷往香港太子大廈,1991年搬往中環新顯利大廈至2010年現址的中環都爹利街樓上舖,見證了成衣業及高昂地租對小店的衝擊。創辦人張水法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開始學習歐洲時裝技術,由於40年代的上海法租界大量湧現歐洲時裝,當中又以聞名於世的法國時裝店佔大多數,這類店舖聘請了當地人作學徒,張水法便是第一批接觸和掌握歐洲時裝的上海人。他後來融合傳統上海老師傅的工藝自立門戶,在國內戰亂其間南下香港繼續時裝創作。

創辦人張水法是第一代由上海移民到香港開裁縫店的師傅。

法國蕾絲最有質感

由於主打高級訂製服飾如婚紗、旗袍、禮服套裝,需要使用大量蕾絲作配飾和用料,店內進口的蕾絲全都來自法國、瑞士及意大利等地最頂級的工廠。第三代家族傳人張秀芳(Athena)與張正年(Asa)告訴我,因為爺爺張水法年代早已跟法國廠家有定單往來,而且曾為不少國際名人如安妮公主、波姬小絲等做衫,慢慢在國際建立名聲,所以多年來歐洲大廠家都會飛往香港,親自上門供他們睇辦。「歐洲蕾絲配色最好,當中數法國的最仔細,花紋有深淺或對比色的層次,加上水晶和刺繡,所以甚有質感。由落定至送貨,起碼需要半年至九個月,絕對不能催促。而且工廠出產蕾絲以季節性為主,不會因為一時流行而大量生產,做出來的衣服才能夠保持獨特性。」 Athena一面撫摸着手上差不多一萬元一碼的法國蕾絲,一面講解。來到八、九十年代,即使內地廉價蕾絲興起也不足為患,「他們的花紋和顏色配搭都是極簡單,多是棉質蕾絲,刺繡都是印上去,容易勾線,透視感不足。」

法國蕾絲的修補也是需要人手縫合。

即是利用棒梭繞線勾邊而成,使用棒梭的數量因應花紋而定。

列韋斯花邊機是英商業秘密

Coco Chanel曾經說過一句話,「奢華的物質最不受光陰及不同世代價值所影響。」蕾絲在西方的時裝一直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由神職人員、皇室貴族中,總會看見那代表華麗和純潔的透視。Athena認為英法蕾絲固然出名,但意大利的手工也非常精細,尤其是威尼斯文化瑰寶、以複雜花紋聞名於世的Burano Lace,其花紋圖案最早可以追溯到1500年,後來隨着工業革命影響,已步向式微。不過,現在走到這個七彩的小島上,你仍然會看見一些老婆婆在縫製蕾絲小布作紀念品。另外,英國和法國都是蕾絲最大和最多的生產商,他們依然沿用接近200年歷史的列韋斯花邊機(Leavers Machine)。這個曾經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皇視為商業秘密的機器,所用的是類似傳統棒槌蕾絲手法原理,利用多達160根經紗,把打了花紋孔的厚紙板放入機器,就能編出媲美人手編織的質素。雖然是機器,但依然需要人手操作,連蕾絲的樣辦及修補也是依靠人手;操作的技師年紀也非常老邁,願意傳承的人同樣不多。

列韋斯花邊機

名媛客仔

前香港證券交易所主席莫應基太太莫何少貞是常客之一,身上的外套便是出自Zeepha Couture。(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名媛如何超瓊(上圖)和郭秀雲(左圖)都是他們的客人。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