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世貿組織(WTO)成立18年來,去年12月初終於突破多哈談判近12年僵局,達成首份破冰式多邊貿易協議,名為「峇里成果」(Bali Package)。國際商會前榮譽主席馮國經認為,「峇里成果」開啟了多邊貿易體系新時代,亦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貿易樞紐的地位。
記者:周燕芬
馮國經接受本報書面訪問,指峇里成果重點之一,是將多邊貿易機制重新帶回國際貿易談判舞台中心。他表示,以往世貿談判停滯不前,令全球出現了不少雙邊或區域貿易協定,導致沒有參予相關協議的世貿組織成員不能受惠,亦對香港作為亞洲貿易樞紐的地位非常不利。
開啟區內貿易新時代
馮又指出,峇里成果的成功,除開啟了統一、均衡及開放的多邊貿易體系新時代,香港亦可以藉此平台鞏固與亞洲各國的經貿關係,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貿易樞紐的地位,並為香港以至中國的中小企提供更平等經營環境,有利發展。
峇里成果另一重點是簽訂貿易便利化協議。馮國經指,現時各個區域或雙邊貿易協定的不同條款互相重叠,但又不能相容,形成複雜的貿易規則體系,增加貿易成本,對中小企尤其不利。他相信協定訂出簡化產品進出口的通關程序後,可以減少需要填寫的表格、實行電子清關,逐步統一不同國家海關的標準等,都有助於加快進出口流程,從而能夠有效降低企業在國外採購商品的成本。
據國際商會估計,企業在國外採購商品所涉及物流和口岸通關程序成本高昂,落實峇里成果協定,整體可令相關成本減低10%至15%,更預料可為全球經濟(GDP)帶來每年一萬億美元增長。
有助推動內地改革
對於中國的影響,馮國經認為三中全會制訂了中國的改革藍圖,其方向是推動市場化,進一步與全球規則接軌。全球貿易體系的進一步發展,無疑可推動中國新一階段的改革開放。
馮國經亦認為未來世貿在構建新的全球外資投資規則體系過程中,中港同樣可發揮巨大作用;現今內地及香港都是全球外資投資重要來源地及目的地,更開放的跨境投資規則及規範,對兩地都有莫大益處。
至於目前歐美國家正積極推進泛太平洋(TPP)和泛大西洋(TTIP)等區域貿易協定,馮國經認為一旦這些區域協議成為國際貿易體系的主流,中國處境將更為被動,故世貿重回正軌,對中國來說肯定更加有利。
他又相信,推進國際貿易是「做大世界經濟蛋糕」的最佳途徑,希望大家積極尋求推進多邊貿易談判的措施,進一步提高其效率,使其能發揮更大作用。
世貿組織峇里協定主要內容
•推進貿易便利化
•對農業產品關稅配額管理的共識
•為最不發達國制訂優惠原產地規則
•為最不發達國豁免服務業條款定出執行細則
•為最不發達國提供免配額和免關稅准入
資料來源:世貿組織
馮國經分析世貿談判結果意義
•開啟多邊貿易體系新時代
•鞏固香港作為亞洲貿易樞紐地位
•為中小企提供更平等經營環境
•加快進出口流程
•口岸通關程序成本減低10%至15%
•為全球經濟(GDP)每年帶來一萬億美元增長
•建議將貿易談判分解成多個分議程,同意的國家先執行
有料放?想收料?入嚟【蘋果互動】啦!
【蘋果互動】是蘋果日報與讀者緊密互動、放料及收料的聚腳地。
http://fb.com/AppleDailyEx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