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情理解」補傳統不足

「移情理解」補傳統不足

【另眼看戲】
一個人拿着一個地球模樣的氣球,與它欣然共處,冷不妨另一人突然跑來搶走氣球,拔開活塞放走空氣。他連忙把球搶回來,重新吹氣,一會,球再次被搶走,一輪又一輪的爭奪、放氣、吹氣後……吹氣遠比放氣難,本來圓渾脹滿的地球,變得鬆塌塌,一副可憐相。
這是最近創作的環保教育劇場其中一幕,小學生看得很投入,演出後他們告訴我們,那是說地球資源恢復的速度,及不上人類消耗地球資源的速度。
我想起此劇試演時,一位成人朋友說:「我不肯定是否明白這幕的意思,它是否說有人不斷建設地球,卻有人不斷破壞?」我告訴對方:「就是這樣。」他繼而說:「我擔心小學生未必明白。」其實這場戲的意思清楚得不能再清楚;我思考這位朋友的反應,發覺他並非不明白,而是擔心自己明白的東西「不正確」,加上這段戲沒有用任何語言,令他倍感不安。他大概是習慣了「凡事有標準答案」,「凡事要依賴語言解說」的教學手法,故需要啟動感官自行詮釋事物時,感到很不安心。
教育劇場卻正是要觀眾這樣學習。畢竟「人類正高速消耗地球資源」這個訊息已是老生常談,實無必要再「說」得多。運用劇場媒介的特性,我們意圖讓觀眾透過意象、感官連繫這個訊息,產生移情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以補傳統教學之不足。
撰文:香港藝術學院高級講師/課程統籌(應用劇場與戲劇教育)陳玉蘭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隔周六刊

社會服務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傳真:37112468
◆網址: http://charity.appledaily.com.hk

足本收睇《亂噏24》x鄭秀文@杜琪峯;再有卓韻芝!
周一至周五《亂噏24》約定你: http://bit.ly/appletalk24